马清海:万物互联 信号采集是基础
在日前举办的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工业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展区中,记者看到很多展商带来的机器人已经可以依靠视觉及传感器功能做到对产品的自动分拣。但在生产制造现场,机器人如何通过大范围、深层级的工业数据采集以及异构数据的协议转换与边缘处理来构建工业互联网的数据基础,成为很多媒体和企业代表所关注的重点。针对传感器在数据采集和打通方面,机器人设备可以做哪些工作的问题,记者采访了SMC(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清海。 马清海表示,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在实现工业4.0之前,我们首先要夯实工业2.0和3.0,实现工业化和自动化的两化融合,实现由手工作业向机械作业转化的过程。 其次要实现工厂数字化、信息化。这里不光是导入一些IT技术帮助工厂实现信息化,还要做到IOT和万物互联。设备之间要做到动态互联,当一台设备去执行一些指令时,执行结果应自动反馈给用户,例如,设备的疲劳管理、故障管理等情况都需要用户去完善。 最后,要实现万物互联,信号采集是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可以完成后续的大数据分析与优化,而采集主要是针对各类传感器。在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SMC(中国)有限公司主要展示了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油量传感器等产品,只有这些传感器安装到设备上,工厂人员才能做到对它期量的控制、温度的变化、流量的变化以及对设备疲劳、磨损等一些信号进行收集。 马海清指出,我们对设备进行数据分析,主要目的是为了将优化的数据返回来,指导产品生产过程的改进,实现节能增效。未来工业互联目的是为了采集,运转状态采集,数据的采集分析、优化,指导产品设计和制造,让它实现绿色、节能、性能多样化,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柔性制造。 (左宗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