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观察 发挥后发优势 推进能源低碳化变革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从高碳到低碳到无碳是全球的大势所趋,是所有国家都在做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戴彦德在近日中国新闻社主办的国是论坛上指出,全球主要国家已经完成了由高碳到低碳的转型,我国现在能源接近60%仍然是煤炭,所以我国的任务是既要由高碳到低碳,又要由低碳到无碳,这两个道路要同时抓。戴彦德指出,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有后发优势,应该把节能作为应对低碳绿色发展的最大战略,要随着技术进步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室主任朱彤认为,从能源高质量发展来看,要从强调能源的增长速度转向注重提高效率,减少消费,还要强调绿色低碳、低排放等要素。所以能源高质量发展本质上就是推动能源转型以及为了实现这个转型实现的体制改革。 朱彤表示,随着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系统向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转变,生产方式和经济系统也将发生深刻变革。朱彤指出,能源转型的关键是能源系统转型,不简单是在输入端把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就完了,实际上是生产、消费、运输,甚至生产模式、消费方式的转型。能源结构转型是全球能源发展的中长期趋势。 在戴彦德看来,全球能源转型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步是解决区域环境污染,由高碳变为低碳,这一步基本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走完了;第二步全球能源转型,是由低碳转向无碳,现在这个过程在进行中,虽然各国雄心勃勃,但从全球看面临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他认为,就中国而言,既要由高碳到低碳,又要由低碳到无碳,这两步要同时走。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表示,促进经济向绿色、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转变,大幅度降低GDP的二氧化碳强度是统筹 “发展”与“降碳”的核心对策,其根本措施是大力节能和加速能源体系低碳化。所以在节能方面,要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经济高质量的发展,高耗能的产业,比如像钢铁、水泥行业的产品需求已经逐渐趋于饱和,并且开始下降,有利于降低单位GDP产出能源的消费。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在全球加速低碳转型的大环境下,中国也在加快推动能源革命,制定了自主贡献减排目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进入了高质量增长的阶段,其中一方面就是尽快培育形成经济新动能,要素转变为科技创新、效率等,更多强调发展的 “绿色”。 在 《巴黎协定》下,中国又提出了有力度的自主贡献目标,也是大家所熟悉的到203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提升到20%。特别是中国还提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要达到峰值,并且力争早日达到峰值目标。 戴彦德指出,应该把节能作为我们最大的应对低碳绿色发展的战略,我国的节能潜力不是一个常数,随着技术进步其潜力非常大。 何建坤表示,中国也在积极促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能够促进各国的合作共赢合作发展,既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朱彤认为,中国是煤炭时代,世界已经进入了油气时代,一个处于煤炭时代的国家和处于油气时代的国家,能源转型的路径和推进方式肯定是不一样的。朱彤建议,要正确认识能源转型过渡阶段,化石能源地位的变化,在中国到2050年化石能源还有相应的比重,可再生能源要替代化石能源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能源转型会存在一些矛盾。 相关专家认为,中国能源政策制定和实施应该置于能源转型框架下考虑,应该考虑符合能源转型的逻辑、方向和要求,现在很多能源转型是以推进能源转型的名义提出来的,但实际上并不有利于能源转型未来政策框架以及走向一个正确的路径去实施。要高度重视能源转型与能源体制改革叠加产生的两类政策目标和实施手段的冲突。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则表示,提高能效是未来30年内,中国绿色转型低碳的主战场。节能提高能效,扩大非化石能源使用量的领域,会提供新的税收来源和新的就业机会以及新的商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应该是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或者是现代化的标志。 何建坤强调,要进一步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的变革,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现在风电、水电的成本大幅下降,已可以和煤电相竞争,并可基本上实现平价上网、取消补贴,这给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