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建成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高炉,武船交付新中国第一艘潜艇,武锅试制成功新中国第一台锅炉,武重生产出我国第一台龙门铣床、刨床。
■“深海一号”、鲲龙AG600、C919大飞机、航母、卫星、火箭等一批国之重器都有湖北企业的贡献。“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已有相关企业近400家,万亿级世界级
■“芯屏端网”先进制造业集群已初现雏形。
■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何人民 通讯员 刘良博 汪池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工业,开辟了湖北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传统转向新兴、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快速发展道路,取得了工业总量、增速和绩效跻身全国第一方阵的历史性成就,正加速向工业强省、制造强省、网络强省迈进。”日前,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王祺扬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道。
规模体量由小到大
王祺扬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北全省年工业总产值只有4.73亿元,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棉纱等主要大宗原料年产量都很低。通过不断努力,全省工业总产值2008年突破万亿元,2018年达到4.2万亿元,居全国第7位。湖北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钢铁基地、汽车基地、水电基地、纺织食品化工基地和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与1952年相比,2018年全省生铁、粗钢、水泥产量分别增长了966、691、427倍,汽车、食品产业主营收入突破6000亿元,产业规模跃居全国第4和第3位;石化产业突破5000亿元,产业规模居全国第6位;电子信息产业近5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大批工业企业成长壮大,成为了全省工业的顶梁柱。1949年,全省工业企业只有4004家,多数规模小、实力弱。2018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15598家,其中营业收入过50亿元企业52家、过百亿元企业30家。东风汽车、大冶有色、金澳科技等10家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其中,东风汽车公司和宝武钢铁集团入围世界500强。九州通医药、卓尔控股等15家企业跻身中国民企500强,12家企业入选中国品牌500强,省级以上细分行业隐形冠军企业703家,上市公司110多家。
产业层级由低到高
王祺扬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北工业主要是基础原材料工业和基础装备工业。随着国家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布局武汉,一批响当当的 “武字头”企业拔地而起:武钢建成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高炉,武船交付新中国第一艘潜艇,武锅试制成功新中国第一台锅炉,武重生产出我国第一台龙门铣床、刨床。经过70年的发展,全省现已建成了涵盖所有41个大类、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食品、汽车、石化、机械、电子信息等17个产业规模过千亿。
“湖北工业由70年前的高技术增加值占比由几乎为零演进到现在近20%,充分体现了全省工业层级和产业结构由低到高的优化升级特征,与湖北重视新兴产业培育以及用高技术装备和数字化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是分不开的。”王祺扬表示,目前湖北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不断提高。
据统计,2018年湖北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653亿元,占工业比重达46.2%,比1996年增长了92倍。国家存储器、商业航天、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等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落户湖北。 “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已有相关企业近400家,芯片领域聚集长江存储、华为武研所、武汉新芯、光迅科技、高德红外等领军企业;32层、64层三维闪存芯片研制成功,华为400G光电芯片技术全球领先,汉产第一颗自主高精度北斗芯片定位 “中国精度”;显示领域聚集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三大巨头,天马柔性屏、华星光电T4、京东方10.5代线等重大项目实施并量产,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小尺寸柔性显示和新一代大尺寸高端显示面板基地;智能终端领域聚集联想、鸿富锦、海康威视等知名企业;网络应用领域聚集BAT、小米等第二总部,斗鱼、卷皮网、宁美国度、深之度等本土企业实现崛起,烽火、长飞等网络传输高新技术企业,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占国内市场的三分之二、国际市场的四分之一,光电器件、光传输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0%、10%。现正在布局互联网+、5G通信、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等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万亿级世界级 “芯屏端网”先进制造业集群已初现雏形。 “硬核”的武汉已逐步从“钢城” “车城”迈向 “光城”“芯城”,再迈向 “数城” “智城”。
创新能力由弱到强
“建国70年来,湖北工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品和服务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创新技术和人才储备位居全国前列,一些领域的创新从跟跑到领跑。”王祺扬介绍说,2018年,湖北全省共有各类研发机构2340个,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8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70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372家,工业设计中心24家。国家高新区12家,省级高新区18家。2017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突破700亿元,其中企业投入547.54亿元,占比78.15%。信息光电子、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两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湖北,工业互联网国家标识解析体系中部顶级节点落户武汉,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全国第7位。32层闪存芯片、100G硅光芯片、红外探测芯片、大功率光纤激光、数控8系机床、深之度操作系统等一批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并产业化, “深海一号”、鲲龙AG600、C919大飞机、航母、卫星、火箭等一批国之重器都有湖北企业的贡献。
产业布局由点到面
经过70年的奋发图强,湖北全省工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武汉一枝独秀、独领风骚逐渐向一主两副、多极支撑转变。
据统计,2018年,武汉工业主营收入达到1.37万亿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4位;襄阳、宜昌分别突破5000亿元和3000亿元,成为鄂西南、鄂西北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十堰、孝感、荆州超过2000亿元,黄石、鄂州、黄冈、咸宁、随州突破千亿元,全省各区域工业实力更加均衡。县域经济快速崛起,2018年县域GDP总量达2.38万亿元,其中500亿元以上的县市16个,大冶、宜都、仙桃、潜江、枣阳跻身全国县域经济100强。
70年来,全省工业集聚集约发展态势形成。全省重点产业集群由2012年的75个增加到2018年的101个,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由8252亿元增加到16342亿元。2019年,湖北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达到1000家,12家企业列入全国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跃居全国第9位。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为特征的工业4.0时代悄然来临,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深刻变革。
王祺扬最后强调,湖北工业战线将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狠抓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落实,再创新时代湖北工业高质量发展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