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安再祥 通讯员 见立
近年来,界首市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实施 “机器换人”计划,不断推进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跃升。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6亿元,同比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1.6亿元,增长13.9%;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居全省第八,增幅全省第四,连续三年进入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前十,2018年获评全国第三;7家企业获批 “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示范企业;9家企业位列安徽省百强,成功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坚持创新引领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树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业经济规模与质量实现双提升。以园区为载体,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实施 “四区同创”战略,建成 “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 (农机)装备试点”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火炬界首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阜阳界首高新区粮食机械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企业为主体,培育内生发展动力,成立高层次人才创业服务中心、院士专家服务中心,聘请9位院士担任科技发展顾问,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0家,共建成院士工作站8家、博士后工作站9家;成功举办“践行新发展理念·院士专家界首行” “‘绿色工业过程’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等高端会议;以质量为核心,打造区域发展特色品牌。规模质量双提升,2018年高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14.6亿元,其中新产值占317.2亿元,增长25.6%,占比总产值44.39%;高新产值452.8亿元,同比增长30.5%,占比总产值63.3%;建成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聚焦项目建设 积极培育发展动能
从 “招商引资”走向 “招商选资”。坚持招商不是目的而是理念的发展理念,精准开展招商引资,突出产业链招商,强化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品质和品牌;近年来,贵州康命源科技高性能改性再生塑料及塑胶管道系统建设项目、浙江金富春实业有公司年产12万吨再生塑料和7万吨仿羽绒化纤项目骆驼集团年产20万吨再生精铅和年产400万KVAH蓄电池项目等为代表的大型先进项目入园建设,为界首市工业发展注足发展活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精准对接安徽省“三重一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打造智能产品,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产业生态,构建支撑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存量产业升级。大力支持安徽强旺集团功能性复合调味品数字化车间项目、云龙机械年产2万套粮食机械项目等项目建设,围绕新兴产业,谋划铝基新材料、新能源电池等十大百亿产业园。2019年上半年,在库工业项目47个,其中技改项目24个,工业投资增幅29.5%,居阜阳市各县市区第三,其中技改投资增幅43.3%,居阜阳市各县市区第一。
深化企业服务,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完善政策体系,鼓励企业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1+X”系列政策,提升企业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一批专精特新 “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国家创新型示范市建设,成功创建省质量强市。
强化开放共享 激发跨越发展动力
打造和谐的政治生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构建 “亲”“清”政商关系,坚持以服务企业为中心,推进经济发展;连续三年获评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党建考核、发展考核、政府目标考核等,均位全省前列;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扎实推进对外合作。大力发展科技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化众创空间、产业技术研究院、星创空间、高新 (特色)基地等,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全市拥有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构筑人才高地,集聚发展动能。坚持干部选拔 “三个倾斜”,即向基层一线倾斜、向攻坚克难倾斜、向突出贡献倾斜;以先补助的方式支持高层次人才在界首创业;坚持双创奖励上不封顶,成功引进9支高层次人才团队带项目入驻园区。
通过推进 “机器换人”、加快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界首工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2019年上半年,界首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400.8亿元,增长9.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1亿元,增长12.3%,增速位居阜阳第一,居全省第七位,皖北第四位;“两新”产业高速增长,实现产值392.9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98%。
展望未来,界首即将步入国家高新区行列,即将全面融入高铁时代,将更加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狠抓智能制造,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