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先行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工业化中期依靠专利,工业化中后期高质量发展要依赖标准的提升。我国从钢铁大国到钢铁强国的标志,最后还得落在标准上。” 11月9日,2019(首届)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明确指出。 “标准作为国家质量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表示,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判断,特别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实现这个根本要求,标准尤为重要。 标准化工作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人类活动中,国际标准无处不在,标准化已经从技术层面向管理层面、社会治理领域扩展。”国际标准化组织原主席张晓刚指出,国际标准是技术创新成果的总结,并通过修订反映最新技术成果。只有了解、掌握、开发最新技术才能有效地参与标准的讨论、提出新提案、主导或参与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目前,全球贸易的发展呼唤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协调统一的国际标准,传统产业 “产品化、标准化、产业群”发展模式正在向新兴产业 “标准化、产品化、产业群”发展模式转变,各国高度重视新兴产业标准,以期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院长林翎认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从世界发展趋势看,标准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林翎介绍,当前,我国标准化工作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已经由政府标准单一供给模式转变为市场标准与政府标准二元供给模式,原标准体系由政府主导制定转变为政府主导制定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新型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标准化工作功能定位更高、作用领域更广、形态模式更新、供给体系更加多元。未来,新型标准构建的方向是,强制性标准更强、推荐性标准更优、团体标准更活、企业标准更高。”林翎表示。 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 随着国家加快高质量发展以及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李新创认为, “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总体来看,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更重要的关键作用: 标准化是质量提升的 “牛鼻子”。只有有效发挥标准化对质量提升的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标准质量才能够提得起来。目前,我国钢铁企业服务意识还有些单薄,钢材产品存在一些突出的质量稳定性问题。其中,量大面广的钢材质量稳定性差异较大,高端领域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亟需提高。要通过制定高水平产品质量标准和开展质量非等级评价,不断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塑造中国钢铁企业品牌。 标准是规范行业秩序、优化发展环境的有效手段。在国家监管、社会监督过程中以标准化取代人为因素,更具有规范性和实操性,特别是持续多年的产能严重过剩。目前,我国钢铁行业正在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质量和企业效益,满足消费者不同层级的需求,发挥 “标准+”的门槛效应,在综合运用能耗、环保、安全、质量等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和打击 “地条钢”过程中,标准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标准可以促进科技进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与标准相结合所产生的综合效应,能促进相关产业倍增发展,形成强有力的增长动力。比如,早年间我国钢铁不能够生产满足钢链线所用的盘条,只能从国外高价进口,就是因为在达不到标准的倒逼下,广大企业和科技人员通过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向标准要求方向提升。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生产出了满足用户要求的钢材新用钢,这充分体现了标准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 标准是环境保护的硬约束,是绿色制造的催化剂,也是节能与降耗的调解法。钢铁工业是典型的资源能源密集型行业,其节能减排工作对于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的要求,我国钢铁行业要加强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利用以及环境、质量、安全等标准的制定实施,只有加快标准升级步伐,通过标准严起来、高起来、快起来,才能更好地推进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新创指出,钢铁行业先进标准体系的建设,能够促进钢铁产品质量提升、产业升级和主要领域的基础进步,用先进标准引领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对我国钢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钢铁产业迈向中高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是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强化标准意识、积极响应国家有关政策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通过建立健全标准体系配合推动,研制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更好的体现我国钢铁技术装备、产品质量、服务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先进性;推进建立标准动态管理机制,形成支撑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多层次标准体系。其次是增加高水平标准有效的供给,强化标准的引领作用,逐步提高我国钢铁工业生产环节和市场准入的环保节能、节水、节材、安全指标和相关标准。全面围绕钢铁产业技术进步和品种研发,加强新产品和方法标准的有效供给,进一步通过标准细化、响应下游用户对差异化产品和差异化服务的标准要求,形成一批特色化、专业化、差异化程度较高的高水平标准。 李新创强调,实施标准化战略是我国钢铁行业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但决胜我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过 “五关”斩 “六降”。其中,过 “五关”包括:一是过 “产能关”。要巩固去产能成果,建立长效机制。二是过 “布局关。要分类施策,区别对待钢铁企业搬迁。三是过 “绿色关”。要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实施超低排放,保护环境。四是过 “效率关”。要技术创新,实现智能制造。五是过 “质量关”。要向国际领先看齐,精益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斩 “六降”指降预期、降杠杆、降排放、降人员、降风险、降成本。 相关报道 标准化助推特钢行业提质增效升级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当前,标准化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事关市场经济下各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11月8日,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标准化分会在北京成立。中国特钢企业协会秘书长王怀世指出,在特钢行业转型升级的时代变革中,将我国建设成为特钢强国离不开标准工作的有力支撑。为贯彻落实 《深化标准化改革方案》,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决定成立标准化分会以加快通用基础性标准与市场创新型标准在特钢行业的协调配套发展,助推特钢行业提质增效升级。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新创认为,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标准化分会的成立,既是响应国家标准化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解决标准缺失、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提升标准竞争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怀世介绍,随着我国特钢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全球钢铁产业与贸易呈现新格局,国内外钢铁市场迎来新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特钢行业的发展环境和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新局面,把握需求增长与下游行业消费升级带来的新机遇,保持特钢行业高速发展,加快向中高端迈进是全行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李新创强调,我国经济发展步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钢铁工业面临去产能、结构调整、需求升级、有效供给不足等方面的机遇与挑战。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2015年起国家推动实施标准化工作改革,通过构建政府主导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切实提升标准的有效供给,满足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李新创表示,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成立标准化分会并推进全领域标准化工作,具有以下重要意义:一是特钢行业转型升级亟需提升标准的有效供给,二是加强行业标准化工作的协调与自律,三是促进标准化工作研究与信息共享,四是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协会提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