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热度仍在持续,你可以不买东西,但你不能不看他的设计。
自2015年起,向业界发布双十一品牌设计的完整思路已成为阿里巴巴设计的传统。每逢双十一的logo出街,都会有热心的朋友给出解读,今年我们将告诉大家的是它不只有logo,而是一个从头到尾完整的故事。
此购物非彼购物
今年是双十一的第十一年,当我们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就有机灵的同学提议:“我们用6个1吧,111111,61儿童节!”“让我们回归购物的纯真快乐!”。
往年挠破头也解不开的难题,貌似就这么被解开了?故事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大家还没有往这个方向尝试就被否了。
其一,双十一是一个深入人心的认知,四个一已经成为超级符号,是宝贵的品牌资产,六个一不但不能强化认知价值,反而会增加认知成本。其二,六个一是一个纯视觉的创意,很难支撑起要传达的消费者价值,也很难建立起情感连接。
那么,应该从哪儿入手?
要对消费者表达 “购物”吗,表达多么便宜、货品多么丰富、多么物美价廉么?这些是消费者早就形成的认知,是不用表达大家都知道的事。
还是购物,但肯定不是教大家怎么购物,作为消费者,购物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有人说,购物能让我们吃饱穿暖,让我们出行方便,让我们安居无忧。如果这些你都有,你为什么还要购物?因为每个人都向往更好的生活!人们需要通过物品的改善带来心理的满足感。对这种满足感的期待,是每一个消费行为的动因。
所以,我们开始寻找那些通过物品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故事。我们发现,购物行为下,其实隐藏了每一个消费者内心更深层的需求,它是一个个藏在心底的愿望,正是这些不同的愿望,成就了每一个平凡人鲜活的人生。在双十一当天,帮助每个消费者 “愿望11实现”!这才是双十一更应该满足的消费者需求。这样的品牌,才真正能够让人感受到温度。
无须解释的共鸣
大家把一轮又一轮打磨的重点放在了如何表达 “愿望11实现”这一主题上。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大方向上的分歧:
一个是表现 “愿望”,另一个是表现 “实现”。在纠结挣扎过后,设计团队选择了把两个方向融合,但融合说起来容易。从2015年开始,猫头+11.11的组合就固定下来,这意味着logo主体的80%已经固定,接下来的难点就在于剩余的20%。如何既表达出主题,又能做出和往年不一样的感觉。这使双十一的logo设计成为所有logo里最难完成的任务,没有之一。
当 “愿望、实现、猫头、11.11”这几个词反复在大家脑海里萦绕的时候,经验告诉我们,应该从里面跳出来,换个视角看问题。换什么视角?当然还是消费者视角。消费者愿望实现时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平时也能实现的愿望和在双十一实现愿望有什么不同?
不同在于,它应该是超越期待的表达,从愿望实现时的满足,升级到愿望实现时的惊喜!如何找准惊喜的体感,方法是感同身受。
于是,团队成员开始模拟消费者逛双十一的场景。
当我们来到双十一的时候: “咦!今年好像真的不一样!”
继续探索的时候: “呀!找了好久的i-dol同款原来在这里!”
准备下单的时候: “喔!真的很便宜!”收到快递的时候: “哇!!!!”
听上去有点夸张,但这确实是我们想要营造给消费者的惊喜,当人们感到超越期待的惊喜时,会不自觉地放大瞳孔、张开嘴巴脱口而出。这是人类共通的体感,是不用解释就有的共鸣。这让我们瞬间被点亮, “惊喜到脱口而出!”我们一下子找到了核心创意。
通过反复尝试,大家发现气泡形的表达,不仅能成为承载所有消费者愿望的想法框,同时也能成为表达愿望实现时惊喜到脱口而出的对话框。把气泡形和猫头+11.11结合,成为今年双十一主logo的原由,和以往双十一的logo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更像是一个容器,容纳不同人不同的个性化表达,一改之前一直端着的状态,以一种更加亲民,更加个人化的方式呈现给大家。
(本文摘自阿里巴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