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故事 我当厂长那十年
■ 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宋志平 40年前我大学毕业,进入北新建材。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23年,其中做了10年的厂长。我要讲的是这10年厂长的经历,这一段的国企故事。 点燃员工心中的火 我刚来北新的时候,开始是做技术员,因为产品卖不出去,我又去做了销售员。销售员做了10年,到1993年我当了厂长。做几千人企业的一厂之长,大家可能觉得是不错的差事,其实那时候是最困难、最困苦的一个差事。我们现在看到国企很强大,但曾几何时,我们的国有企业穷困潦倒,哀鸿遍野。 那时国有企业面临三大问题。第一,政企不分。国有企业归政府领导,一切管理都是政府的指令。企业的干部都是等靠要的思想,没有主动地融入社会、融入市场。第二,市场意识薄弱。虽然从计划经济已经迈入到市场经济,但是很多人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的计划经济状态里,工人认为生是国企的人,死是国企的鬼,不相信国家会不管我们。第三,内部机制不活。“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职工那时候都很冷漠。所以当时面临的问题,就是要点燃员工心中的火。 1993年,一年的生产就要开始了,工厂要点火。我把火把投到炉子里后,转身跟大家讲了一句终生难忘的话:其实我最想点燃的是员工心中的火!如果你们心中的火灭掉,那炉子的火就灭掉了;如果你们心中的火不灭,炉子就不会灭火。从我第一年当厂长开始,那火就再也没有灭过。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大家心里有了这样的热情。 我说, “房子年年盖,工资年年涨”,并把这句口号做成条幅用气球挂在厂区上空。大家说,您用什么涨?我说,用大家创造的效益去涨。员工的热情就调动起来了,后面企业就快速发展了。我说: “没有比客户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没有比员工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没有比投资者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在企业里要把大家的信心调动起来,就要树立以人为中心的观念。现在我们企业的四句话——“企业是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企业爱人”,还是我们企业的宗旨。企业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管理要以人为中心。于是大家整个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北新的一场改革从此就开始了。 脱胎换骨的改革 我在北新除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之外,还有一个疑问。那时一天到晚经常有上级的检查,好像我们工厂的管理就得靠检查。这个办法似乎不太对。美国、日本、欧洲的企业没人检查,他们为什么搞得那么好?所以我在那一年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提出来,企业不能靠这种管理方式,我们必须建立市场化体制。没想到第二天, “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送了这一段采访,当时能在 “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里播送是很不简单的,那代表着中央媒体赞成了你的这个意见。 1994年我们国家提出来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展 “百户试点”。当时 “百户试点”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因为中国国有企业真要改革了。北新建材是建材局当时惟一一家试点企业。试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我记得当时原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蹲点北新抓 “百户试点”,他讲了两句话:第一,北新 “百户试点”是尖刀班;第二,这个改革要进行脱胎换骨的改变。我当时理解不了脱胎换骨,手上剌个小口都觉得很疼,但是国企改革要脱胎还要换骨,我当时真的没有理解,后面我理解了,确实又要脱胎又要换骨。 我在带着北新改革的时候分了两步:第一步,北新先从工厂改成有限公司;第二步,上市,拿最好的资产来上市。上市也不容易,北新当时有2000多人,我们把600人放到上市公司里,其余1000多人放到集团公司里,实际上把赚钱的业务统统放到了上市公司里。但是外边这些人怎么办?我梳理了梳理,上级也给了指标,要有550人下岗。我在办公室里看着长长的名单,心里很难过。企业今天遇到困难了,但是这些困难并不怪这些工人啊,他们跟着我们走到今天,突然跟他说对不起,我们竞争激烈了,你要下岗,他怎么能接受得了呢?另外,大家都在一个企业里,每一个人都有家庭,一个人下岗关系到很多人。所以我就下不了决心,柔肠百转。后来我提出要创造2000个饱满的工作岗位,不让大家下岗。那一轮国企有很多人下了岗,没有工作了,今天讲就是失业了。国企曾经经历了非常大的苦难,在改革过程中一路走过来是非常不容易的。 市场不相信眼泪 1997年北新建材在深圳上市。我说过一句话 “上市妙不可言,上市也苦不堪言”。什么叫妙不可言?拿到了那张支票,一看2.12亿元,虽然我做企业,但是从来没有拿到过这么多钱。我在办公室里拿着支票数位数,跟办公室的人说给我复印一下,压在玻璃板底下,十年以后你们要给我再拿一张支票,希望后面再多个零。这句话又应验了,又过了十年,中国建材在香港上市时多了个零,二十几亿的钱一次性拿到,这就是妙不可言。拿了钱也不容易,股民进来了,上市的时候我们的想法是奔着钱去的,钱进来了股民也进来了,更多的眼睛来审视你,到底北新建材做得怎么样?做得好大家用手投票,做得不好大家用脚投票。企业压力也大了,尤其是股票下跌的时候。股票下跌、业绩下跌,股民骂声一片,所以也是苦不堪言。恰恰是因为苦不堪言又历练了企业。这个压力恰恰是做企业的动力,所以我说企业真正的动力来源于市场。压力来源于市场,动力也来源于市场,企业才能够搞好。 上完市很高兴,但上了市也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大家时常问我,宋总你经没经历过困难?总的来讲,不管做北新建材、中国建材、国药集团,我做的企业都是赚钱的,每年都赚钱,但是这不等于说我没经历过困难。市场不相信眼泪,我在北新建材就经历过大困难。北新建材有一个产品叫石膏板,挺简单的一个东西,做出来非常好,赚了很多钱还上了市。跨国公司的石膏板公司一看你赚了钱,就蜂拥而至中国开工厂,有些公司把产品拉到北新建材门口打擂台,北新建材石膏板从12块钱降到了6块钱,每个月都降价。销售副厂长流着汗、气急败坏地到我办公室说,宋总,还得降价,降到了6块钱。那时压力很大,我当时想这怎么办?要不我跟外资合资吧。开始外资是想跟我们合资的,后来一看打成这样,觉得我们不堪一击,提的条件是他们要控股。这种情况每况愈下,我说赶紧向德国可耐福喊话,他控股我们也愿意,总之得让企业留一碗饭吃。但是从可耐福传回来的话说,控股我们也不干了,等着看你死。我也不是铁打的,那段时间得了一种病——眼睛中心浆液视网膜炎,眼睛里出水,肿了。这时我们只有一条路,跟他们打下去,果敢地竞争。没想到发生了非常有利于我们的变化,因为我们做的石膏板适合中国人,做得很硬、很结实,而外国的石膏板做得很轻、很软,中国的客户喜欢用硬石膏板,不喜欢用软石膏板,结果北新建材石膏板重新夺回了市场。 有时市场如战场,打到最后一分钟,你很困难的时候,敌人也很困难,所以绝不能放弃。市场竞争是惨烈的,经历了这场市场竞争,让我深刻体会到,市场不相信眼泪,哭也没用。 沧桑巨变 我在北新建材做了十年的一把手,2002年卸任,王兵接任到现在干了16年,去年北新建材营业收入125亿元,净利润24亿元,这是全世界做石膏板赚钱最多的一家公司,它的品牌价值是582亿元。石膏板技术和产品质量在全世界是一流的,高过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也要向它买技术、买装备。就一个石膏板,名不见经传的产品,一个过去穷困潦倒的国有企业,经过二十几年改革的历练,发生了沧桑巨变,成为世界一流的石膏板公司。为什么呢?因为改革,如果不改革、不上市,它今天早不复存在了。 北新建材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呢?至少有四条。第一,国企一定能搞好,要坚定信心。第二,搞好国企要靠改革,要朝着市场化方向走,资本的市场化和产品的市场化。第三,搞好国企要靠内部机制,企业利益、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是正相关关系,企业效益好员工得的利益也多。如果企业效益好,跟员工利益没关系,这叫没机制。有机制的公司大家就有干劲,没有机制的公司大家就没有干劲。第四,做好企业要万众一心,要有好企业家带着,要有企业家精神。但是光有企业家不行,还得靠大家爱岗敬业,靠大家以厂为家,靠大家有奋斗精神和奋斗文化,这是连在一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