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软件在部分领域已具备先发优势
尽管 “缺芯少魂”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软肋,不过,多年的应用牵引以及工业软件企业的不断发力,我国工业软件在部分领域已具备先发优势,这就是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工业云、工业智能等新兴领域。同时,产业在整体上 “正处于由引进应用向自主研发转型的关键期。” 资料显示,2018年,国内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到1678亿元,同比增长16%,市场空间不断拓展,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而从供给能力来看,在汽车、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家电等领域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业软件产品体系,数码大方、和利时、用友、金蝶、上海宝信、石化盈科等一批知名工业软件优秀供应商已成为市场主流。 从行业应用来看,ERP(企业资源计划)在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可与国外同类软件相抗衡,SCADA(高端数据采集与监视系统)在电力、轨道交通等领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从发展态势来看,工业软件在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有力促进了我国基础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协同发展格局的形成,并在以上提到的新兴领域开始具备先发优势。 当然,工业软件存在的问题不是短期内就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很显性:一是短板领域明显,三维CAD、CAE等高端工业软件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根据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内80%的研发设计类软件、50%的生产制造类软件和95%的服务类工业软件均被国外市场所垄断;二是基础薄弱,工业数据积累不足,特别是在制造工艺、管理流程等方面积累不足;三是产用脱节,大国大市场优势尚未有效发挥,缺乏采购国产软件的内生动力和政策激励;四是生态锁定,先期占领国内工业软件主要市场,构筑起垄断性的生态体系,抑制国内工业软件市场空间。 事实上,面对以上局面,包括政产学研用投等在内的社会各界,正共同发力寻求从生态体系建设的角度进行破题。比如,聚焦核心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企业应用对接,加大在研发、制造、管理和销售等全流程、全产业链中的综合集成应用等。一家自主CAE通用平台首席科学家曾呼吁,处于追赶状态的工业软件,在面对不确定性增强的国际环境下,需要工业头部企业能以长远眼光进行协同研发创新,各方才能走得更远。 (周宝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