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稳增长 工业行业在行动
需过七道坎 今年机械工业增速有望达5%
■ 中国工业报记者 邹洁 “预计2020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将呈前低后高、逐步回升的走势,如疫情能早日结束,工业增加值增速仍可达5%左右,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将保持小幅增长。”虽然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行业的冲击与影响较大,企业复工复产还面临诸多困难,但谈起机械工业今年的运行和发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仍充满信心。在2月25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举行的线上发布会上,他代表中机联以视频直播的方式对外发布了对今年机械工业运行走势的预判。 当下面临七道难题 自2020年1月下旬开始快速蔓延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已对我国社会运行与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需求和生产骤然放缓,消费低迷、投资不振、出口下行。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机械工业的生产运行同样面临巨大挑战。 陈斌介绍说,中机联第一时间开展专题调研,了解疫情对机械行业的影响。根据目前数千家企业的反馈,影响主要表现在: 复工延迟、生产受阻。为防控疫情蔓延,许多地方政府出台了延期复工的通知,机械企业的复工复产时间普遍延迟,超过九成的企业由于延期复工,导致实际生产时间减少较多,一季度生产经营计划被迫调整。 交通限制致物流运输困难。疫情发生后,物流运输尤其是省际间的物流基本暂停,对生产活动造成明显影响。一方面原材料、零配件、外协外购件运输不畅,导致生产难以保障;另一方面已销售的产品难以交付,设备调试安装人员难以到达现场作业。 产业链上下游复工衔接不畅,供应链难以保障。机械工业产业链较长,产业链上的企业多数分散在全国不同地区。由于各地疫情不同,停工复产期限不一致,上下游企业间生产供应的匹配难度明显加大,破坏了部分较脆弱的产业生态。 企业承受多重压力,资金链紧张。受疫情影响,市场、生产长时间停滞,导致订单损失,资金回笼减少,但企业依然需支付职工工资、社保等费用,承担着较重的人工成本负担。同时由生产停滞导致的订单交付难、合同执行难,使企业承受着违约成本上升的压力。此外信贷利息、固定费用等支出,也对企业形成了明显的资金压力。 对外贸出口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受此影响,部分机械企业收到了延期提货的通知,还有部分企业收到取消订单的消息。虽然目前此类事件尚不普遍,但后续走势需密切关注,特别是通过产业链传导产生的影响尚难以估计。 基层员工返岗难。为了控制疫情蔓延,各地对外地返回人员基本都要求在家自行隔离14天,部分地区社区、村委会甚至对外地返回人员强制隔离,此外还采用发放出入证、登记出入等形式严格限制人员出入次数,正常居住人员进出也受到限制,导致基层员工返岗难。 防疫物资供应有缺口。机械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协作性强、劳动力相对密集,复工复产企业每天要消耗大量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而目前这些物资市场仍存在缺口,难以保证充足的供应。 恢复性建设将释放潜在市场 陈斌表示,面对疫情影响,中机联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部署开展防控工作;机械工业企业也充分发挥自身研发、制造能力强的特点与优势,快速转产疫情防控物资及装备。国机集团下属恒天嘉华转产医用口罩,上海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长安等一些汽车生产企业相继宣布跨界生产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上海机床厂、济南一机床、宁江机床等机床企业,以及国机智能、沈阳新松、南京埃斯顿等机器人制造企业成功研发制造全自动口罩生产线并已投放市场。 谈到机械行业下一步的发展,陈斌指出,近日在党中央、国务院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的指导下,机械工业加快了复工复产的进度。中机联每日会同18个分行业协会调查所属会员企业和重点联系企业约7000家,复工率已由2月13日的不足30%升至2月24日的66% (其中职工复工率48.5%)。部分行业复工复产进度更为迅速,如电工电器、制冷空调、农业机械、文化办公设备和仪器仪表行业复工率超过80%;通用机械、食品及包装机械、内燃机、零部件和塑料机械行业复工率超过70%。随着地方政府对复工复产管理工作的进一步细化,前期已提出申请与做好复工复产准备的机械企业将加快恢复生产的步伐。 陈斌认为,短期看,由于疫情仍在延续,行业复工复产还面临员工紧缺、物流运输受阻、供应链配套尚未恢复、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短缺等具体问题,全面恢复到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近一时期行业运行总体仍处于逐步恢复阶段。加之前期停工停产已造成的损失,预计一季度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将出现较大程度的回落。 中期看,为缓解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困难,国家和地方有关政府部门集中发布了多项扶持与救助政策,涉及市场保障、财税支持、金融支持、职工返岗等诸多方面,为提振市场与企业信心发挥积极作用。调查显示,如果疫情一季度得到有效控制,超过九成的企业预计二季度生产经营将得以恢复。 长期看,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是稳定的,疫情过后开展的恢复性建设与投资,可能为机械行业释放出潜在的市场,为机械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