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
详析压条机市场缺口
■ 刘九如 李芳芳 李亚光 据调研估计,自1月28日以来,全国通过购买新设备、购买或租用二手设备等方式,已新增压条机超过1000台。压条机的效率受型号、人员熟练水平、设备新旧程度等多因素影响,按当前加工速度计算,目前全国需要压条机保有量约4000台。 预计到2月底全国压条机保有量将接近3000台。虽然利用二手机和加大生产供给力度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问题,但数量仍较为有限,压条机供给依然存在不少缺口。 多因素制约产能 由于内外部多方面的原因,医用防护服压条机的供给存在产能小、弹性备料不足、环保管制严格、生产周期长、自动化程度不高、尚未全面复工、供应链受阻等多种障碍。 一方面,压条机行业平时具有需求少,产量小,市场规模较为稳定等特点。作为生产设备,而非消耗品,所以压条机生产商通常以需定产,一般只有未来一两个月的备料,大的厂商备料也不超半年。压条机生产企业也多为中小企业。另一方面,生产压条机需要的备料种类较多,一台热封机就至少包括机壳、加热棒、温控器、驱动装置、时间继电器、PLC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生产计数及参数记录、封合周期参数确认报警系统等构件。目前压条机生产厂商已加紧扩大产能,甚至个别厂商产能已翻倍,但由于基数小,备货不足等原因,总体产能依然不高。 笔者还认为,受工艺、环保、自动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压条机的生产周期过长也是扩充产能的短板之一。 以压条机的机壳为例,机壳主要有铸造型和焊接型两种。铸造型机壳是用特定的模具浇筑而成,具有性能好、稳定性高等特点,可做到30~50年不变形,需要较长时间的定型。一般德国进口机壳仅定型就需要1年时间,国产的铸造型机壳定型也要一个月之久。此外,铸造型机壳还要进行消杀,这也需消耗一定时间。焊接型机壳不需要定型和消杀,主要包括加工钢板、焊接、酸洗、抛光等工艺,但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由于焊接型机壳加工制造会产生烟雾、需要使用硫酸等环境敏感因素,很多地方出于环保管制,只允许这种代工企业在偏远地区建厂,造成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运输时间较长。自动化程度低,限制调试和组装速度。压条机的生产过程中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还不太高,多个环节需要人工参与,难以实现大批量生产。 此外,供应链长,涉及的中小企业多,尚未全面复工复产。 压条机的供应链较长,且层层传导,其中任意一环的缺失和放缓都可能造成上下游企业生产受阻。一些关键零部件供应不及时。除上文提到的机壳外,控制系统、加热棒等构件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供应滞后。其中,控制系统的供应商主要有韩国LG,瑞典ABB,日本松下,德国西门子等,需要与国外厂商进行沟通协调。加热棒的技术并不复杂,有些压条厂商甚至可以自己生产,但不少压条机厂商出现了加热棒的暂时性短缺。 建议多方助力产能扩充 笔者认为,目前,化解医用防护服的燃眉之急,必须解决压条机的生产与供给瓶颈。 笔者建议,以关键核心环节为抓手,促进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复工。抓住压条机供应链中机壳、PLC控制器、驱动装置、加热棒、温控器、计数器等关键核心环节,以关键企业的复工复产,促进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复工。 制定配套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复工困难。加大对压条机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与铁路、公路等多部门协同开展熟练工人返岗复工专项行动,组织企业制定生产生活、包车通勤等防疫方案,保证企业复工所需的防疫物资。通过优惠利率贷款、延长还款时间、增加授信额度等方式帮中小企业应对资金问题。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加大采购范围与物料调配力度。 2月8日工信部已发文征集用于冲锋衣、雨衣、特种作业服、帐篷等产品的存量压条机。此外,根据压条机的通用性,还可以将信息征集范围扩大到生产防水鞋帽、防水潜水服、防水袋等产品的企业。 采用灵活的方式,支持原压条机企业扩大产能,比如购买、租赁、代工、合作生产、建立分支机构等方式进行扩产。支持有生产基础和参与意愿的企业,通过合作或自主研发等方式进行转产。号召央企和地方国企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压条机生产。加强供需对接服务,强化保障机制。 加快技术和标准的研发与制定,提高压条机生产的环保合规能力和自动化水平。针对当前铸造型机壳生产时间长、焊接型机壳稳定性有待提高、PLC控制器国产率低、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加快研发新技术、新材料,以提高产品性能、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安装与调试等环节的自动化水平。 笔者认为,需要加快制定权威的行业标准。目前压条机产品型号众多,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亟需形成统一的标准来指导业界生产。否则就会出现零配件通用性差、设备调试时间长、质量控制复杂等诸多问题。 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环保问题,通过标准制定提供环保方面的保护。通过技术创新可促使生产过程中减少硫酸、烟雾等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标准对于企业来说,既是准入门槛又是自我保护的武器。各地对达到环保标准的上游厂商要取消 “一刀切”的禁入政策,尽快批准其就近设厂,促进压条机相关企业实现集群化发展。 (作者系电子工业出版社华信研究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