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配尽配 工信部确保急需医疗设备按时到位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组长单位,会同相关单位开展医疗设备供给保障工作。3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罗俊杰、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就做好疫情防控重要医疗救治设备促产保供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 罗俊杰介绍,截至3月3日,工信部重点监测企业共为湖北 (主要是武汉)提供了大概6.5万台 (套)医疗设备。其中,无创呼吸机1.4万台、有创呼吸机2900余台、心电监护仪1.5万余台、呼吸湿化治疗仪5000多台、血气分析仪500多台、血液透析机100多台、医用正压呼吸器340余台、移动DR160台、空气消毒机1.5万余台,基本满足湖北防疫需要,实现了武汉以及相关地市标准范围内应配尽配,为打好打赢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工信部将按照部署,继续认真做好医疗设备保供工作。”罗俊杰表示。 多措施力保医疗设备需求 罗俊杰介绍说,为满足湖北特别是武汉以及全国各地抗击疫情需要,医疗物资保障组各成员单位通力协作,组织主要企业加快排产,协调跨地区资源调用,采取多项措施竭力保障医疗设备需求。一是统筹谋划,加强预判。从1月下旬开始,工信部就组织企业、协会和专家根据疫情开展研究,事先梳理了可能用到的一些主要医疗设备,搭建了涵盖38种医疗设备以及200多家重点企业数据库,同时安排专人分别跟踪各类产品生产库存以及复工复产情况。二是聚焦重症,精准对接。通过组织企业生产、国内调用、社会捐赠以及国际采购等多种方式多管齐下,集中保障大无创呼吸机、高流量吸氧机、叶克膜(EC-MO)等重症患者救治设备供给,努力降低危重症患者病亡率。三是推动有序复工复产,持续保障设备供给。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采取包括发函、电话、视频,特别是派驻企业特派员以及组织相关地方政府现场协调等多种方式,推动25个省市、31家重点企业以及2000多家配套零部件企业按时复工复产,从而有力保障了医疗设备产业链正常运转。 医用防护服保供绝不松劲 医用防护服是抗疫保供工作的重中之重。罗俊杰指出,疫情发生以来,医用防护服需求急剧增长,但是压条机是前一阶段医用防护服的保供瓶颈。因为面对剧增需求,很多压条机企业都是中小微企业,多数员工放假回家,新增产能成为了最大的卡脖子问题。 “在短短几天内能缓解压条机供应不足问题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是绝不能因为压条机制约了急需防护服的保供。为此,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集思广益、多措并举,一手抓企业复工复产,一手抓调配管理。压条机供求关系从2月初的极度紧张到2月中旬的基本平衡,再到现在已经到了充分供应阶段,保障了医用防护服源源不断、持续增产的需要。”罗俊杰表示。 曹学军介绍,医疗物资保障组加强统筹协调,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动员企业复工复产,支持企业技改扩产扩能,加强人员、物资、运输保障协调,防护服产能和产量得到了快速增长,目前防护服生产供应已经由十分紧缺转为能够满足需求。工信部每日协调保障湖北地区防护服数量达到了25万件,已经连续十几天超出湖北地区需求。虽然现在全国现有确诊病例数量在下降,但是疫情防控仍处于吃劲的阶段,防护服生产供应仍不能放松。 大数据渐成抗疫 “硬”手段 罗俊杰特别指出,当前抗击疫情一个极有力的技术手段就是利用大数据。疫情发生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电信企业以及科技企业充分利用数据资源紧急建立了疫情大数据分析模型,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时间节点,分析预测确诊、疑似患者以及密切接触人员等重点人群流动情况。同时,工信部积极会同相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做好疫情联防联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比如基础电信企业为全国手机用户免费提供本人到访地短信查询服务,经用户授权可以查询近15日和30日内到访省市信息。阿里、腾讯等科技企业及时开发一些小程序,推出疫情防控 “健康码”,为复工复产提供了方便快捷的 “通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