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区培育发展新动能成效斐然
■ 中国工业报记者 王斌 近年来,随着全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长春新区围绕形势变化和企业新需求,精准施策推进科技创新,倾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取得明显成效。 先行先试 培育新动能 长春新区近年来加快建设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如今年交易额已超300亿元。同时,长春新区还搭建了各类创新型孵化载体44个,包括国家级12个。在孵企业超千家,已孵化培育了“吉林一号”卫星、吉湾一号CPU、重组人生长激素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并实现了产业化。此外,该区还尤为注重搭建各类创新平台,以便加快集聚各类创新资源要素。现区内已拥有国家级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为在区内全面开展 “产学研”联合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长春新区北湖科技园有多达4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根据规划,该园区还将再用3~5年,吸引孵化创新和加速成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500~600家,进而实现年产值150亿元、税收15亿元的中期目标。吉林省航天信息产业园已将18颗卫星送入太空,其中 “吉林一号”卫星数量已增至15颗,很快就将建成我国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行走在长春新区,中日智能制造产业园、中俄科技园、中白科技园、中韩合作园,光电与智能装备产业园、修正检验检测园、华为长春云计算中心……处处都能感受到这里多元化的科技创新与新动能元素。几年光景,这个年轻的新区已到处是科技园区和 “双创”型企业。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长春新区近年来相继出台多项强力举措,加快推进汽车及零部件、光电子、数字经济与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医疗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超过160户,实现产值近800亿元。其间,其航空航天产业不断向卫星、无人机等应用领域的集群化方向拓展,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延伸。在航空设备制造、材料制造等方面,长春长光宇航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在纤维复合材料研究方面已处于国内垄断地位。 科技型 “小巨人”企业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已发展成为拥有国际领先LED显示与照明生产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因为掌握着全球技术的话语权,现在连三星等全球领军企业也急于和他们寻求合作,公司的产品更是远销欧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产值也一跃由1亿元达到5亿元。未来3年,该公司生产线将扩充到800条,年产值实现15亿元。据公司总经理王瑞光介绍,他们之所以底气十足,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长春新区政策好,科技企业可享受国家多个级别的叠加优惠政策;作为 “一带一路”建设北线的节点,企业产品可凭借中欧班列很快销往沿线国家;区里科技人才密集,企业有了技术难题,不出区就能解决等。 驻足长春新区,永利激光科技、迪瑞医疗科技、科英激光、融成智能设备制造……一大批科技型小巨人企业正在不断成长。如长春金赛药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唯一拥有三代生长激素产品的基因工程制药企业,其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所研发的医疗器械布局全球。毫无疑问,由科技型小巨人企业支撑起来的长春新区,正为长春市经济企稳回升和打造 “长吉图”现代化经济圈注入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