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指数现复苏迹象 回升基础待夯实
■ 中国工业报记者 邹洁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的3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 (CBMI)较上月大幅回升42.5个百分点,为123.1%,是2017年1月份以来的最高点。而在各分项指数中,值得注意的是供应指数和销售指数,均止跌回升,反弹幅度超过50个百分点,库存指数则明显回落,降幅超过20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表示,从指数的变化情况看,近期国内大宗商品市场运行形势出现回暖迹象,供需双侧联动上升,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有所改善。展望后市,国内多数企业已复工,疫情影响逐渐弱化,加上一些基建大型项目将加快启动,二季度消费旺季仍然可期,但基础仍需巩固,特别是当前海外疫情处于加速暴发期,需求前景黯淡或令市场的上行空间有限。 供应全面恢复 需求明显回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通过调查分析指出,大宗商品供应指数3月份大幅反弹至126.9%,显示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员工返岗率逐步上升,生产企业陆续复工生产,之前市场供应偏紧的局面得到明显缓解。各主要商品中,3月监测的各商品的供应量均呈大幅回升的格局,其中有色金属供应量回升幅度超过40%,汽车供应量回升接近四成。钢铁、铁矿石、原煤、成品油、有色金属、化工和汽车供应量3月较上月分别回升23.6%、21.7%、21.5%、9.6%、44.3%、28.8%和39.1%。 除商品供应全面恢复,终端需求也明显回升。数据显示,3月份,大宗商品销售指数触底回升至124.9%,显示随着我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各地陆续复产复工,带动了国内需求增加,加之政府不断出台多项措施帮助企业复工以及稳定就业,市场情绪明显好转,也提振了市场的补库需求,3月国内大宗商品市场成交较为活跃,销售情况和前期相比出现明显回升。各主要商品中,钢铁、铁矿石、原煤、成品油、有色金属、化工和汽车销售量较上月分别回升20.8%、29.3%、11.2%、7.9%、35.6%、26.2%和36.8%。 此外,大宗商品库存3月份指数为112.5%,较上月大幅回落17.5个百分点,显示随着需求的启动,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库存增速有所减缓,商品“去库存化”开始启动。不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认为,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库存量已连续6个月呈现上升态势,只是各月增速有所变化,特别是在2月出现激增的情况下,3月整体库存量仍显现增长态势,但增速出现不同程度的减缓,显示当前国内大宗商品市场整体库存仍在积压,商品去库存的难度较高,短期内难以出现明显拐点。3月份钢铁、铁矿石、原煤、成品油、有色金属、化工和汽车库存量较上月分别增长15.7%、5.4%、9.7%、6.8%、20.8%、11.7%和13.7%。 全球衰退给国内经济回升带来压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分析报告中指出,2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出现堵点和断点,下行压力加大。到3月份经济恢复明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加之复工复产相关政策效果的释放共同拉动了经济回升。目前,国务院以及商务部、交通部、银保监会等部委继续强调,当前经济仍面临来自疫情的压力,并且继续出台多项措施帮助企业复工以及稳定就业。总体上看,虽然3月份部分数据显示经济出现一定的边际好转,但能否具有持续性仍有待观察,特别是3月份指数的回升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上月明显回落的基础上,后续走势仍需关注,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 从市场供应端看,国内大宗商品供给的低点是在2月中下旬,主要是企业用工和物流不畅所致,而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2月份商品生产数据来看,大部分商品产量同比呈现增长态势,整体供应并未出现明显下降。而伴随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加快复工复产,生产活动趋于活跃,3月中下旬以来,商品产量回升增速加快,叠加一些前期停产检修的设备恢复生产,毫无疑问4月的供给压力会不断加大,将给库存的消化带来新的压力,从而打击市场信心。此外,由于海外疫情控制加严,部分区域消费明显萎缩,导致国外的商品价格大跌、资源过剩,并且开始寻找中国买家,无疑会加大国内的供给压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报告中还指出,随着国内疫情逐步稳定,国家发改委主导的交通重大项目加快复工。多地规划的基建项目也纷纷加快推进,新基建如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铁路等都将给整个经济带来新的动力。而强有力的基建将带来大量的大宗商品需求。与此同时,多部门正在酝酿更多支持政策,加快推动绿色智能消费。其中,汽车、家电以及电子产品等领域利好有望率先落地。目前,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出台进一步稳定汽车消费的政策,地方也在同步推进,广东、海南等地已经接连推出具体举措。另外,多地政府和商家已经启动家电、电子产品市场促销活动,鼓励绿色智能消费,促进产品更新升级。专家表示,随着疫情好转和政策效果显现,消费市场回暖步伐正在加快。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分析认为,由于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产业链上的分工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世界,所以,中国尽管有制度优势但也很难独善其身,受到海外需求骤降的影响是迟早的事。特别是疫情在国外快速扩散,多国经济受到较大影响,国际经济贸易环境趋于严峻,对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看法日趋一致,这都将中长期抑制大宗商品的终端需求,导致我国出口压力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