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赋能新基建的实践与思考
■ 赛迪智库科技与标准研究所 曹方 王凡 姬少宇 新基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硬科技属性突出,将引发技术迭代、商业模式创新与消费市场之间互动升级效应。通过对比研究可知,我国科技创新领域新基建潜力巨大,尤其是国家高新区成为承载我国新基建的前沿阵地,将加快新基建赋能赋智赋值效应。 典型实践 高新区从国家及区域战略角度加快前瞻布局,促进投资链、产业链、创新链交叉融合,构建起 “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创新载体”的产业微生态。针对新基建鲜明的科技特征和产业导向,高新区把资源配置、场景应用、消费升级作为发力重点,营造出了适合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比如,深圳高新区在5G产业“无人区”、行业龙头企业引领方面正在形成标杆效应: 一方面,打破5G产业发展路径依赖思维模式,聚焦高端芯片、组网架构等核心技术,对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龙岗宝龙科技城等5G产业集聚区,通过区域联动促进原始创新,扩大自身先发优势,实现换道超车; 另一方面,依托全产业链布局行业骨干企业,如芯片领域的海思半导体、中兴微电子,以及网络建设、场景应用、终端领域的华为均已具备国际影响力。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并优先引进射频芯片、天线等关键项目,深圳高新区汇聚起新投集团、临芯投资等配套企业,大大加快5G试验网络平台建设,促进产业全链条跃升发展。 几点思考 一是发挥 “头雁”示范作用,加强顶层设计。运用全局视角和全周期管理思维,新基建要兼顾国家战略利益与地方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筑牢基础。 二是创新金融支持模式,提升新基建投资效率。新基建投入资金大、回报周期长,必须避免概念泛化及炒作,避免一哄而上造成的产能过剩及重复建设。要准确把握基础设施及网络布局规划,适度提升中央政府杠杆率扩大新基建投资规模,降低地方债务压力。要探索PPP融资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及时跟踪新基建领域 “独角兽” “瞪羚”企业核心技术优势,通过地方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市场化金融机构三方合作方式,加强相关技术和商业价值层面评估,优化新基建投融资结构,推动相关创新主体IPO上市,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模式。 三是突出区域特色优势,稳步推进新基建发展。要紧密结合自身特色,分层次、多维度布局新基建项目:位于沿海发达地区的高新区需聚焦未来网络、后摩尔器件、雾计算等超前沿领域,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加快产出一批新基建领域颠覆式原始创新成果;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新区需充分做好新基建与 “铁公基”之间的衔接,加快4G/5G通信网、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流水线、绿色数据中心等方面升级改造,降低资金及时间投入成本。 四是坚持软硬结合原则,优化高新区新基建创新生态。高新区既要重视数据中心、5G基建、IPV6网络架构等 “硬基建”项目投资,也要构建起涵盖监管创新、金融投资、风险防控、安全保障等多维度的软环境,加快把 “数字能” “信息能”转化成“产业能” “经济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