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消费电子在需求变化中探寻新增长点
■ 张国庆 2020年是中国消费电子取得突破性创新发展的关键之年。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在中国,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在中国,全球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体是中国,这是中国消费电子市场虽受疫情冲击,但仍将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 如何把握消费者市场需求、挖掘新增长点、降低疫情对行业的冲击是消费电子企业一直思考的问题。消费电子产品用户广泛,应用场景丰富,是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活跃、应用转化较快的领域。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虽使消费电子行业受到一定冲击,但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智能制造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国家各类促消费利好政策的支持,消费电子有望迎来新的红利期。 大众需求逐步分化 小众市场机会加大 当前,脱贫攻坚战逐步推进,国家出台各种帮扶政策,东西部省市结对帮扶,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建立友谊城市,促使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在不断缩小。在这个过程中,消费电子市场开始出现小众化发展趋势。对于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依然存在对传统家用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比如云贵川地区的山区和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依然需要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等传统家电产品。东南沿海城市和一线发达城市,传统消费电子产品已经趋于饱和,新兴的消费电子市场出现小众市场的发展,比如电子洗脚盆、保健按摩椅、智能组合家庭音响、智能电饭煲等。 特别是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人们潜心研究防病毒空气净化器、车载防病毒空气净化器等与疫情控制和预防有关的电子产品。随着天气转暖,人们担心蚊虫会传播病毒,消灭蚊虫的电子产品也不断推向市场。 其实,伴随细分市场发展的另一趋势是大众需求的分化。消费电子产品是主流大众消费品,从发展历程来看,国内上世纪80年代开始普及收音机、电视机,90年代普及冰箱、洗衣机,2000年开始普及手机、DVD机,现在主流的消费电子产品空调、智能家电琳琅满目,已经很难出现像上世纪90年代全民抢购电视机的现象,也很难出现2010年排队3天3夜抢购苹果手机的场景。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品类不断增加,满足人们生活中的各种细分需求的产品应运而生,大众化的消费需求逐步分化,转为细分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化需求逐步增强,细分市场的小众需求会成为主流。因此,消费电子制造企业必须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动态了解客户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设计和生产方向。 功能需求基本满足 性能需求日益提高 现在各类消费电子产品的功能设计都是有大量冗余的,比如液晶电视机可以插U盘,可以接HDMI数据线,可以用蓝牙连接手机,可以采用手机投屏播放音乐和视频,但是大部分人在家可能很少用这些功能,只是用电视机顶盒连接液晶电视,平时收看电视节目,偶尔会用HDMI数据线连接电脑,采用电脑软件播放电视剧或者电影。 人们不再追求功能多少,而是强调性能卓越,特别是主要功能的性能指标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对家用空调的制冷功能,不仅是要能够制冷,而且要房间内的各个角落均匀,要静音,减少夜间空调运行时对人们睡眠质量的影响。因此,消费电子的制造企业必须在人们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上下功夫,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指标,才能赢得客户的青睐。 刚性需求越来越少 发烧需求蕴含商机 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变化是刚性需求越来越少,人们为了满足生命、生活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了充分满足,而兴趣爱好成为新的需求增长点,特别是满足人们个性化追求的发烧级需求。比如小米当年之所以能够搞饥饿营销,是因为大量玩手机游戏的发烧友希望能够自己刷机,随着游戏的不同而重新安装手机操作系统。当时大部分手机不具备刷机功能,能够刷机的基本都是山寨机,为了能够给发烧友们以随便刷机变更操作系统的品牌机享受,小米应运而生,为发烧而生,令小米一举成名。现在依然有很多发烧友的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比如家庭影院的自由组装和智能系统的自主配置。比如家用按摩椅的随需定制、家用空调的定制化配置、汽车电子产品的私人定制等。 为发烧而生的产品,必须找到发烧友的圈子,融入其中,了解他们的个性追求,进而设计可以自主定制的产品模块,这对厂商的创新发展是一大挑战,更是巨大市场机会。原来人们对汽车消费的理念是厂家生产什么配置的汽车,消费者就买什么汽车,而现在欧美市场上,一些品牌的汽车已经可以满足消费者在线个性化定制,然后系统将订单信息发给汽车制造商,汽车制造商迅速在线分解所需要的部件和零件,并通过供应链系统将采购订单精确下达给零部件厂商,整个生产过程在智能控制软件的精确掌控之中,可以精确到分钟级向客户交付。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消费电子的设计企业、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都要跟上市场需求,开展私人定制,按订单生产,随需而动,供应链产业集群联合作战将成为未来消费电子产业的新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