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记者 江 晖 毛志亮
新兴数字技术正在开拓扶贫模式新空间。 “我们正计划运用5G新技术,利用直播平台,实现爱心消费与农户脱贫精准对接。”5月7日,贵州省扶贫基金会秘书长黄玲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黄玲看来,消费扶贫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不同于一般的给钱式扶贫。消费扶贫通过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从而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可以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
黄玲表示,贵州省扶贫基金会一直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消费来自贫困地区的农产品,着力破解扶贫产品销售难的问题。通过消费扶贫,将全省偏远地区优质农产品输送到全国各地,以消费促进贵州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资料显示,贵州省扶贫基金会作为贵州省接收扶贫捐款和物资的省级公募机构,自1996年8月成立以来,致力于在消费扶贫模式上不断推陈出新。
“2014年,我们开展订单帮扶,帮助黔东南州黄平县销售大米40万斤。”回忆如何通过消费扶贫的方式引进外地企业帮助贫困地区打开销售渠道,黄玲仍历历在目。在她看来,扶贫的目的是脱贫,脱贫需要贫困人员行动起来,通过消费扶贫订单帮扶,可以让贫困地区 “造血”脱贫。
“2015年,我们以 ‘善行礼包’为抓手,策划活动‘善行365’,帮助黔西南、黔东南、毕节、遵义销售农副产品300多万元。2016年,以 ‘善行礼包’结对帮扶,帮助全省各地州市县销售农产品1000多万元。2017年,通过开展 ‘千村帮万村’活动,销售 ‘善行礼包’和大宗商品共计2000多万元。2018年,开展 ‘认购认养’帮扶活动,签约订单3000多万元。”细数这些贵州省扶贫基金会消费扶贫的成果,黄玲表示, “目前,贵州省扶贫基金会已累计筹措扶贫资金和物资70余亿元,受益贫困人口和灾区民众1000余万人次。同时,与贵州省88个县两万多个农村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与泰康人寿、恒大集团、绿地集团、碧桂园、平安保险、比亚迪等单位签订了帮扶协议。”
值得关注的是,消费扶贫路上,如何打通扶贫产品生产、流通、消费链条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点和堵点问题。
“目前,贵州农产品存在着采购流程不规范,价格偏高,物流运输跟不上,产品不具备规模化和标准化等难点问题。没有执行标准,产品品相就不好。只有打通销售链条,规范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消费扶贫路才能行稳致远。”黄玲坦言。
“2019年和2020年,我们都在尝试通过电商平台使用直播带货的方式将贵州农产品上网上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黄玲透露, “下一步,贵州省扶贫基金会将培育自己的带货达人,通过直播电商引流带货,发挥直播电商带货神器功能,发展 ‘线上引流+实体消费’模式,以消费助力农户长效脱贫。”
产业扶贫乡村振兴
一线见闻(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