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老兵:谁是数字化真正的推进者
■ 李晓龙 “数字化”成为近年来的热门,原来常说的信息化反倒成了一个历史词汇,有些乡土的味道。那么,数字化是信息化的高阶模式吗?数字化比信息化使用的技术更复杂?数字化对企业转型发展比信息化更有驱动力?数字化是不是IT厂商可以随便披上的外衣?或者说,数字化就是 “高大上”的新技术,信息化就是传统计算机技术的代表?笔者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20年,现对数字化和信息化前生今世谈谈看法。 信息化就是数字化吗 凡事得从头溯源,从概念定义入手。我们来看看数字化和信息化到底有没有本质差别。 根据百度百科词条,信息化 (Informati-zation),这个概念起源六十年代日本,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之为信息化生产力。维基百科的定义:通常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特别是促成应用对象或领域 (比如企业或社会)发生转变的过程。而在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的叙述如下: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数字化有两个对应的英文分别是Digiti-zation(数码化)和Digitalization(数字化)。“数码化”是数字转型的早期阶段,实际上是工业4.0之前的阶段,即工业3.0或第三次工业革命。 “数字化”原本表示广义的数字化控制、连接和规划的过程,到目前为止,这个术语更多描述多个行业变化的过程。数字化的结果是经过转化或新开发的商业模式、社会经济结构和组织模式——这就是我们说的数字化转型。 综上所述,信息化和数字化是不是类似《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那个片段,孙悟空和六耳猕猴是不是就是一只猴子的两面呢?实际上信息化和数字化本是同根,就像树枝的分叉,不管怎么生长都离不开树干 (IT技术体系)的支持,信息化和数字化就是一根藤上的两朵花。 数字化驱动企业变革的势与时 这个问题有个前提: “IT+管理”或者“管理+IT”,这两者的前后顺序其实也是谁主导谁的意思, “管理+IT”一直以来是主流。前几年Gartner提出双模IT概念,把信息技术分成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需求因素前提下的信息化实施路径方向的区别,陆续地很多企业提出类似思路,麦肯锡提出双速IT、华为提出了NEWICT、联想提出了双态IT。 企业管理中流程和数据的需求从确定到不确定,对信息化带来巨大挑战。很多非IT人士认为技术是万能的,只要提出所谓具体业务需求就能靠IT技术使之实现,这是对IT技术的误解,正解是:IT技术有很多不能实现的功能和模型,没有现成技术等着管理者来挑选。 随着企业持续发展,尤其是遇到各自行业的低谷期和黏滞期时,例如:当下全球的汽车行业在疫情冲击下举步维艰,面临了巨大生存风险和考验,这个时候IT技术不可能获得明确的需求导入,因为业务不确定性太大,没人知道这个新产品能否卖出去。这个时候企业去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没任何意义,供应链研究准时供货还不如研究怎么让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活下去更现实。这种行业低谷期,传统的企业管理者怎么去思考突破呢?商业模式的改变成为很有必要研究的问题。 数字化丰富了信息化的含义,但本质上没有变,还是 “连接”和 “算力”去驱动业务发展,把过去业务模式中无效或者低效的连接打破,选择和尝试新的对象去连接和运算,但这个过程谁又敢说新的连接是对的呢?利用IT技术迭代特性来试错,能找到最佳路径,其他改革方法与工具根本达不到IT技术这种先天优势 (高质量和低成本)——既能保证时间上的快速,又能重组企业管理要素 (流程和数据)来试验商业模式能否持续创造价值,让企业走出困境。 这个时候需要一支跟企业有密切关系的IT队伍 (独立的IT公司)来帮助改变商业模式,用数字化驱动业务变革必须也只能是这种队伍来完成。 谁是企业数字化真正的推进者 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已经有近30年历程了,看看全球企业信息化发展,基本路径国内一样都没少,一步一步扎实地走了过来。从工信部推进的 “两化融合”工作来看,这几年也证明了国内企业信息化进步很大,成长也很快。IT厂商也因此获得企业信息化发展红利。 根据业界惯例,目前国内IT厂商主要分为六大类:A.国际IT传统厂商,代表有IBM、甲骨文、SAP等,大大小小近百家;B.国际互联网巨头,不过在国内生意不多;C.本土咨询公司,一般从海外代码外包起家,也有从国际大公司出来创业的 (近几年特别多),还有通过购买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先汉化、再优化后逐渐成长起来的管理软件厂商等;D.本土科技、互联网企业,如华为、浪潮、用友、阿里、腾讯等;E.各种小的IT创业公司;F.最后一类,就是大中型企业IT部门分化出来成立的独立IT公司,在国内企业信息化的成长环境中也已经发展20多年了 (早期基本上都是2000年成立的)。 大中型企业分化出来的独立的IT公司近几年越来越多了,为什么会越来越普遍呢?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的必然结果。企业信息化的执行部门是企业内部IT部门,俗称甲方,这个部门经过一二十年成长,逐步掌握了企业信息化的命脉,简单说就是把一支专业IT技术团队变成了懂业务熟管理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这支队伍的质量高低,标志着该企业知识资产(数据资产最高表现形式)的管理水平。 二是前五类厂商的能力短板都不一样,给了甲方这支团队成长的机会。他们必须长期和自己业务部门并肩奋战,成长迅速,锻炼了韧性和敏捷性,提升了技术水平。以SAP实施顾问为例,好的顾问基本都是甲方培养出来的,从学校毕业经过思维模式训练的顾问基本上是学院派,难成专家级。 三是国际上甲方IT团队独立成公司化运作已成惯例,并且很多都成为其行业内数字化转型的翘楚。我国从2000年开始陆续出来一批这样的公司,宝钢的宝信、中石化的石化盈科、一汽启明等,他们逐渐成为其所在行业内的领头羊,甚至跨行业也取得了不错业绩。 四是企业的数据资产在当下越来越重要,谁能运营企业数据资产并保护数据资产不外泄?当然是企业独立的IT公司莫属,这个资产不可能也不会直接交给其他五类厂商去管理经营的。 综上,企业信息化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 “信” “网” “数” “智”,一支好的IT队伍会完整地经历这四个阶段,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历练,基本对企业管理和商业模式、战略发展了然在胸,懂得如何用新技术帮助企业进行管理和业务重构,设计并引领新的商业模式,持续对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提供更多可行的方法和路径。 因此,企业经营者只有选对正确的数字化实施队伍并做长期投入,同时经过与前五类公司取长补短的和合共生,才能取得聚力共赢的效果。 当前,新技术应用和新旧动能转化越来越迫在眉睫,我国又及时推出 “新基建”的产业政策,这必将刺激企业主动变革,在不确定不稳定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努力活下去,积极寻求自身业务增长点。当我们再次审视企业存在的本质的时候,数字化驱动企业裂变这条路径必将成为企业自我变革的最佳实践之路。 奔涌吧,后浪! (作者系北汽集团信息战略与系统运营部部长、北汽蓝谷信息总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