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5月我国公共类充电桩同比增长37.4%
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5月,我国公共类充电桩较4月增加3.8千台,同比增长37.4%,目前行业依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充电桩新增投建数量依然保持在低位。1~5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8.0万台,同比下降52.1%,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公共类充电基础设施和随车配建充电设施依然维持着较低增速。 截止到2020年5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8家,分别为:特来电运营15.7万台、星星充电运营13.2万台、国家电网运营8.8万台、云快充运营4.1万台、依威能源运营2.5万台、上汽安悦运营1.9万台、中国普天运营1.4万台、深圳车电网运营1.3万台。这8家运营商占总量的88.8%,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11.2%。 (沈新竹) 5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为5.2GWh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5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5.2GWh,同比下降47.7%,环比上升9.9%。其中三元电池产量3.1GWh,占总产量59.1%,同比下降52.4%,环比增长7.2%;磷酸铁锂电池产量2.1GWh,占总产量40.5%,同比下降9.6%,环比增长13.8%。 1~5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18.2GWh,同比累计下降50.9%。其中三元电池产量累计11.6GWh,占总产量64.0%,同比累计下降49.1%;磷酸铁锂电池产量累计6.5GWh,占总产量35.7%,同比累计下降46.8%。 5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5GWh,同比下降38.3%,环比下降2.3%。其中三元电池共计装车量2.7GWh,同比下降27.7%,环比上升2.0%;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量0.8GWh,同比下降54.7%,环比下降13.1%。 1~5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12.8GWh,同比累计下降45.4%。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9.6GWh,占总装车量75.3%,同比累计下降42.2%;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3.1GWh,占总装车量24.1%,同比累计下降49.7%。 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按车型划分的平均装车电量46.7kWh,环比下降 5.4%。其中纯电动客车单车平均带电量201.2kWh/辆,环比下降7.4%。 (沈新竹) 大众基因注入江淮嘉悦X7驾乘体验再升级 日前,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签署深化合作意向书,打开了技术性能和产品品质的共赢局面,同时标志着汽车新合资时代的到来。大众基因的注入,将为嘉悦X7赋予哪些切实亮点? 作为江淮3.0时代的首款SUV车型,嘉悦X7拥有过硬的底盘技术,这恰恰是大众品质的精髓所在。这款大众与江淮深度合作的前瞻性产品嘉悦X7,凭借安全护航、乘驾体验、品质保障等底盘优势,展现了自主品牌吸纳大众基因后的新效能,聚焦广大用户目光。 安全性能是嘉悦系列的突出优势之一。基于第3代底盘平台,嘉悦X7采用了全框式副车架设计,确保安全。向世界水平看齐的新型车身,前后悬挂会首先组装在副车架上构成一个车桥总成,然后再一同安装到车身上。这样一来,除了设计、安装的方便和优越性以外,嘉悦X7还可以提高舒适性和悬挂刚度。在此基础上,嘉悦X7全框式设计能确保整车在正碰、偏置碰工况下较好地吸收、抵抗一定的冲击能量,并将冲击能量更好地传导致车身结构,因此极大地提升了嘉悦X7整车安全性。 自2017年携手以来,江淮就采取与大众 “同设备、同人员、同标准”的共线生产模式,为其整车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除了共享优质供应商以外,江淮还进行设备改造和工厂升级,全面采用大众汽车工艺技术和质量标准,学向深处。这也给此次精彩亮相的嘉悦X7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在各种复杂路面下均表现稳定,经过16000公里的专项路试,全程监测50余项指标,并累积124万公里可靠性验证。 除了结构的 “德味十足”,嘉悦X7的驾乘评价也由大众底盘专家精心调校,做到舒适性、操控性及安全性的良好融合,这与2019亮相成都车展的掀背式运动轿车嘉悦A5一脉相承。试驾体验上,嘉悦X7整车冲击感、滚动舒适性、起伏等指标完全达到了大众性能标准。 底盘上的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是嘉悦X7“底盘技术专家”的另一个绝活。这种车辆排放控制系统,能够收集加油过程中从油箱中挥发出来的燃油蒸气,将其导入碳罐,经碳管吸收后再导入燃烧室燃烧,从而减少加油时的油气排放。 特别是嘉悦X7的油气回收系统采用增压式燃油蒸发排放系统泄漏诊断方案,抗外界因素干扰能力更强,诊断速度和准确率更高,过程中不会排放蒸发污染物。因此,嘉悦X7在安全、稳定的同时,满足了号称 “史上最严格”的国六B排放法规要求。 从发展的角度看,嘉悦X7的品质把关,包括大众基因的催化作用,足以为其打造德系品质的 “金名片”。而从企业战略层面讲,大众赋能的江淮乘用车3.0时代嘉悦系列产品,可以凭借时尚高颜值、舒适大空间、高智能和大众品质,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期待以系列化、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组合矩阵发起市场冲击。 (汪 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