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建设有望每年6至8台稳步推进
■ 中国工业报 余 娜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6月16日发布的核能发展蓝皮书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 (2020)》 (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国运行核电机组达到47台 (中国台湾地区数据不列入统计,下同),总装机容量为4875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列全球第三。 蓝皮书认为, “十四五”期间及中长期,核能在我国清洁能源低碳系统中的定位将更加明确,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6至8台持续稳步推进。核能是可大规模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基荷能源,可以与风、光伏等清洁能源互为补充、协同发展。预计到2020年底,我国大陆地区在运核电机组达到51台、在建核电机组17台以上。 在建核电机组装机全球第一 近年来,我国核电运行装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核能发电量持续提高。 蓝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核能发电量为3481.3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8.09%;海阳核电2号机组、阳江核电6号机组以及台山核电2号机组三台新核电机组投入商运。截至2019年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13台,总装机容量1387.1万千瓦,在建机组装机容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核电设备制造方面,2019年国内核电主设备交付共计交付39台套,包括CAP1400湿绕组电机主泵样机、高温气冷堆主氦风机、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等在内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设备成功完成制造及验收。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已全面掌握自主三代核电装备制造核心技术,为我国核电安全、高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已经形成每年8至10台套大型先进核电站的装备制造能力,尤其是我们的 ‘华龙一号’和 ‘国和一号’,国产化率可以达到85%,既可以满足我们国内核电发展的需求,也为我们将来走出去创造了条件。”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廷克介绍。 蓝皮书分析,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能源电力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核能在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不可或缺,与其他清洁能源协同发展的局面正加快形成。 “核电作为一种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转型过程中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核能尤其是三代核电,在未来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张廷克坦言。 核电建设节奏有望趋于稳定 福岛核事故之后,国内新建常规核电机组进展缓慢。 继2015年8台新建核电机组核准后,2016~2018年,国内新建核电项目审批一度出现 “零核准”。2019年,山东荣成、福建漳州、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核准开工,核电项目破冰重启。 蓝皮书预测,国内核电建设节奏有望趋于稳定:以 “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自主化三代核电为主,进行规模化、批量化建设;“十四五”期间推进中部地区核电发展。 “我国对于大型核电机组同时建设能力可以达到30台以上,引进型的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建成投产并且完全投入商业运行,为全球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张廷克说。 蓝皮书认为,随着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面临电力需求增长、本地资源不足、环境容量约束、电力结构优化等问题,“十四五”期间稳步推进中部地区核电发展,推动湖南、湖北、江西等中部省份比较成熟的核电项目建设,是解决中部地区电力需求问题的战略选择,对促进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具有长远意义。 针对核电经济性的提升,蓝皮书分析,核电将更加广泛参与电力市场改革,核电企业将更深更广探索电力市场交易模式,促进核电消纳。与此同时,核电企业也将更加注重降本增效,持续提升经济性。 一批核能科技创新工程正取得重大进展。蓝皮书预测,核能多用途利用示范工程有望陆续启动落地:其中,海上核动力破冰综合保障船、海上浮动核电站、供热反应堆等预计陆续启动,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小型压水堆等示范工程也将相继建成。 “福清核电站第一台 ‘华龙一号’,今年年底之前有望建成投产。伴随去年6台国产化自主化核电项目开工,三代核电技术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张廷克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