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龙头中化国际“深改”加速
■ 中国工业报 杨 静 中化国际 (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0500)近日宣布,公司与宝马公司正在动力电池及相关材料、充电桩等领域探讨合作机会。作为国内化工行业龙头企业,中化国际牵手宝马拓展新能源业务,仅仅是公司当前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合作案例之一。 近年来中化国际正以 “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将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列为三大战略方向,通过 “深改”总动员,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创新激励,促进业务快速发展和战略落地。 作为中化集团的二级公司,中化国际也是集团核心主业 “创新型精细化工业务”的承担者。1998年12月,中化国际的前身 “中化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脱胎于中国中化集团橡胶、塑料、化工品和储运业务,于1999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后,为贴近石化市场和主要客户,2001年7月进行战略南移,总部迁到上海浦东,努力向具有市场营销能力和稳定盈利能力的化工品综合服务商转变。 自上市以来,中化国际在化工领域展开了一系列投资并购,如2003年收购孟山都在中国的酰胺类农药业务,2004~2006年间收购海南橡胶、版纳橡胶两家加工企业,2007年收购江山股份28%股份和马来西亚欧马橡胶工厂,2008年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GMGGLOBALLTD的51%股权,2013年收购江苏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HalcyonAgri(合盛)的控股权等,逐步扩大企业在全球化工行业的业务布局和市场地位。 全球化工市场增速近年来逐渐放缓。贝恩公司报告指出,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全球化工行业约一半的增量来自中国,而且未来中国市场对特种化学品和大宗化学品需求仍将不断提升。 面对市场形势变化,2017年4月中化国际明确了 “打造创新型精细化工企业”的战略目标,将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列为三大战略方向,并不断加大新业务投入力度。2017年7月,中化国际宁夏锂电池材料项目开工建设,正式进入锂电池材料行业;2018年8月,中化国际与骏盛电池、博郡汽车签署投资合作意向协议,将业务范围拓展至三元锂电池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新能源汽车、智慧出行、充电服务等领域;2019年10月,中化国际年产22万支反渗透膜项目在宁波象山开工,这也是中化国际新战略布局上的又一重要举措。 2018年9月,中化国际发布了 “深化改革”总纲领,提出了包含战略再聚焦、业务进退组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创新激励、改革考核评价机制等九项改革举措。刘红生表示,中化国际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全面转型为科技驱动的创新型公司,产业发展目标是实现 “100亿利润、1000亿市值、若干独角兽企业。” 激励机制改革是中化国际 “深改”关键组成部分。今年年初,中化国际“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在公司董事会上通过,该计划旨在向262名公司高管和核心骨干授予5916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司股本总额的2.18%。这是中化国际在激励机制改革上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公司上市20年来在股权激励上的首次突破。 “这是中化国际上市20年来的第一次,这次股权激励覆盖面也比较广,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股权激励计划,把核心员工和公司发展统一起来,进一步调动大家积极性,在未来打造千亿市值的公司。”刘红生表示。 为支持科技驱动的精细化工企业建设战略,促进业务快速发展,中化国际探索形成了 “立体” “多元”层次丰富的激励体系。公司激励重点主要围绕现有 “业务成长”和 “科技、创新项目发展”两个方向进行设计。其中,2017年推行了 “GPS”奖励计划 (利润增长分享奖);2018年,开展了核心岗位 “二级市场股票增持”计划;2019年,设计、实施了上市公司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搭建核心骨干员工与公司发展的长期利益绑定机制。该公司设置了创新激励基金,计划三年内投入2亿元奖金,用于奖励科技和创新项目的里程碑达成和产业化成果。 对化工企业来说,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能力建设同样至关重要。6月5日,中化国际在 “世界环境日”发布了 《中化国际2019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司全面升级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在公司董事会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旨在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方面的管理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