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双循环” 促进新格局下高质量发展
——2020年经贸热点论坛在线成功举办
■ 中国工业报 杨 靖 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办 (以下简称中国工经联)、中国工经联工业经济研究中心承办的2020年经贸热点论坛,8月22日在中国工业报直播间举行。这是中国工经联克服今年新冠疫情这一特殊困难,在以往 “经贸形势报告会”基础上举办的线上论坛。在论坛上,围绕 “新格局下的产业发展之道”,国家有关部委同志、知名经济学者、行业协会负责人、科技领军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新格局下政府、行业、企业各方如何形成合力、释放潜力,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 中国工经联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在论坛上做了主旨报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发表了精彩演讲。论坛由中国工经联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中国工经联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兴波主持。通过中国工业报微信直播、抖音号,人民视频直播观看论坛的有约15万人次。参加论坛的嘉宾还有工信部规划司、国税总局政策法规司、商务部综合司领导,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曲维玺,国家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主任黄汉权,赛迪集团总经理、赛迪顾问总裁秦海林,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何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国际合作中心主任王莉等专家。 清醒把握国内外市场变化 今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构建并适应新格局,应首先对当前国内外市场变化有准确的认识。 今年1~7月,CPI由5.4%逐月回落至2.7%,PPI由0.1%转负逐月滑落至-2.4%。 “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企业收入骤减,部分居民收入减少,投资消费更为谨慎。加之国际疫情蔓延肆虐,全球贸易大幅跌落,经济严重衰退。国内国际迭加,企业困难加剧,老订单部分推迟撤单,新订单减少。这种内外需双萎缩,短期内难以改变。”中国工经联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强调,要清醒把握国内外市场变化和潜在的危机,要看到我国工业结构性矛盾在疫后也更加凸显,关键装备整机、零部件、元器件、关键材料大量依赖进口,疫后价格大幅震荡,部分供应链可能中断。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也指出,中国一度形成了以工业大进大出为特征、以外循环为主要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但这种模式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如今,在新冠疫情深刻冲击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下,提出 “加快形成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既是顺势而为的战略举措,更是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 工信部规划司、国税总局政策法规司、商务部综合司的有关领导分别就 “补短板强弱项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六稳六保大局” “稳外贸、稳投资、促消费,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发言。中国工经联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表示,为了加快构建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产业发展,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市场主体、研发机构各方协调运转,形成合力,共同来应对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当前,我国正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如何稳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增强其稳定性和竞争力?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调控经济和调节分配的重要手段,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如何通过税收积极应对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好服务发展大局?当前国际经贸形势复杂严峻,如何通过两稳一促,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推动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几位部委司局领导的报告,分析经贸形势,解读相关政策,讲解工作重点,为我们很好地解答了上述问题,使大家对我国如何在疫后主动作为,构建 “双循环”新格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了更深了解,进一步增强了信心。 工业是形成内循环的中心环节 在这样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中央定调:中国经济破局的关键着眼点是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奋力构建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怎么做? “实体经济是现代经济立身之本、财富之源。而工业则是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是形成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格局的中心环节。”黄奇帆发言时表示,首先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尽快打通全流程创新链条。要鼓励包括工业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界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要重点培育一批以需求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要通过产业链水平整合、垂直整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其次要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新机遇,以新基建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建设产业互联网。新基建不仅本身将带来几万亿甚至十几万亿的投资需求,还将通过数字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研发创新规模化而产生不可估量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可以对内循环产生巨大的赋能作用。此外,还要打破部分行业政策性梗阻,促进供需实现高水平均衡。 “疫情冲击之下,一些传统行业可能会出现新的产能过剩,我们要通过适度调整政策、创造新的需求来释放这些产能。” 李毅中指出,要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要提振消费,释放消费潜力,保障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制造业要满足疫后民众对产品质量品种的新需求,服务业要有新销售、新模式、新业态,要做到工、商、金跨界融合,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多种方式促销扩大最终消费。” “更为重要的是,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准确把握新基建。”李毅中强调,要充分发挥新基建乘数效应,同时也要正确把握内涵和外延,防止过度扩张。 “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潮流,更是国家战略,要在创新攻关、跨界融合上下功夫,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李毅中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关键技术,路径是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业深度跨界融合。 “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进步显著,掌握了中低端,但高端缺失。芯片设计能力较强,封测先进,但制造相当薄弱。”李毅中着重指出,要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产学研用相结合,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实现芯片本土技术替代。要加大投资、合理布局,着力解决卡脖子难点。 正确理解 “双循环”内涵 “内循环为主,绝不是回到封闭发展的老路上,相反是需要更高水平的开放和外循环来支撑和促进。”黄奇帆强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双循环的基本政策目标是扩大国内需求、提高供给能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下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