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 小康生活
提升群众幸福感上海老旧小区改造提速
■ 人民日报记者 庄俊亭 季觉苏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 “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上海市委和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群众最期盼、最迫切解决的“老、小、旧、远”等突出民生难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生活的美好。 吴伟玉在长宁区北新泾街道新泾六村住了20多年,小区动员免费集体改造污水管,她却不想改——因为卫生间几年前刚装修。 在小区大门口站了半晌,她改了主意。地上放着一截从小区楼房拆下来的污水管,里面有很多污垢铁锈。 “开始居民不大想换,可拆下的管子摆出来,大家就明白了。”北新泾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生义说。 思想通了,后续服务也要跟上。施工那几天,一栋楼的厕所淋浴都没法用。57个门洞,都要改造。整整一年,新泾六村居委会干部轮流值守到每天晚上12点,让各家各户到居委会洗漱。换好污水管,再给居民家做好卫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瓷砖,也要尽量找类似的瓷砖贴上去…… 吴伟玉满意了: “下水顺畅了,一抽就咕咕往下走。” 张生义也满意。2018年,新泾六村调处各类矛盾63起,其中由于污水管渗漏、堵塞引起的,就有58起。2019年,这类矛盾下降到25起,今年以来为零。 近年来,上海 “留改拆”并举,老旧小区改造提速,多渠道、多途径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家里房子拆了,朱红光天天骑电瓶车跑工地上转悠, “想看着新房子盖起来”。 58岁的他,在杨浦区武川路222弄生活了半个世纪。房子建于上世纪50年代,砖木结构,人走在地板上吱呀作响。20多平方米的房间,搭上天井,最多时挤了9口人。 “晚上,门洞里6户人家排队等洗澡。”朱红光苦笑。 面对居民迫切的改造需求,武川路222弄旧房实行原拆原建,居民原地安置,惠民暖心。 两年前,朱红光和武川路222弄153户居民一起搬离。房子拆除重建,变成阳光充沛的小高层。这个夏日,居民回来了,满是惊喜。 看着白墙上 “欢迎回家”几个字,头发花白的朱红光眼眶湿润…… “以细致的工作、精准的政策、管用的招数,全力以赴打好旧城改造攻坚战。”今年以来,上海旧区改造加速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40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