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 小康生活
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 新华社记者 姜 微 陆文军 周 琳 吴振东 杨浦滨江,百年 “工业锈带”变身百姓 “生活秀带”,市民游客近悦远来;浦江对岸,30年开发开放,阡陌农田里崛起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的现代化新城……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2019年11月在杨浦滨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提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深刻阐释城市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核心问题。 近百年奋斗征程,70余年新中国建设,40余年改革开放,到步入新时代, “人民”二字重若泰山。面向未来,上海作出最新部署,锚定“五个人人”努力方向,一幅为人民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绚丽画卷徐徐铺展。 71年前,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把一个完整的城市交还给人民。上海解放当日,战士们和衣露宿街头、不扰市民的场景,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拳拳深情。 今天,上海人均GDP超2.28万美元,超过世界银行划分的高收入国家标准;以不到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近十分之一的财政总收入;人均绿化面积从一双鞋升级到一间房……一座镌刻着红色基因的城市,以高质量发展的 “调色板”,让人民的生活多姿多彩,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性质、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国际化大都市于世界城市版图上熠熠生辉。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杨树浦水厂所在的滨江段,被联合国称为 “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繁花绿树间一座名为 “人人屋”的党群服务中心映入眼帘,量血压、看地图、休憩乘凉……居民游客们惬意进出、怡然自得。 “以前这里都被工厂包围,没办法享受江景。”在附近居住几十年的许辛声老人一度望江兴叹。两年前,浦江45公里岸线全线贯通,还江于民,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网红地。许辛声第一时间报名到 “人人屋”当志愿者,给游客讲述这里的变迁。 以更优的供给满足人民需求。距外滩一步之遥的宝兴里小区,诞生过 “新中国上海第一个居委”宝兴居委会。百年里弄历经多次更新,但受制于空间逼仄,身处 “黄金地段”难享品质生活,是上海旧改中 “最难啃的硬骨头”。 今年6月26日,最后一户居民搬离宝兴里,终圆 “新居梦”。攻坚民生 “小事”,上海向最后150万平方米的旧改发起 “总攻”。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千方百计回应民众关切,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外滩街道党工委书记卞唯敏说。 提供更多的机遇成就每个人。在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资助下,来自西部贫困地区的“80后”谢应波,创立了自主创新企业泰坦科技。大学期间做过送报员、搬货员、家教,作为 “新上海人”的他,正在写就全新的出彩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