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 小康生活
浙江衢州的乡村蝶变
■ 新华社记者 商意盈 许舜达 马 剑 从 “欠发达”到 “绿富美”,乡村发展需要怎么蝶变?地处浙西山区、钱塘江源头的衢州市,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找到了答案。 脱下 “满身灰”,披上 “生态绿” 盛夏时节,在衢州市常山县三衢山脚下,辉埠镇路里坑村绿树成荫,微风拂过,传来阵阵清香。很难想象,如今绿意满满的 “生态村”,曾经是个 “灰头土脸”的 “石灰村”。 常山县开发利用石灰石资源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以来,石灰石产业飞速发展。在当地人的印象中,路里坑村总是灰蒙蒙的,听得最多的是开矿爆破声。 为了留住绿水青山,2003年常山启动了艰难的石灰石产业整治,从最低端的立窑开始关停,渐次升级到对全产业链的清理。石灰窑关停后,空气变好了,来三衢山观光的游客渐成规模。 走进衢州市开化县金星村,眼前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典型江南村落。全村拥有生态公益林5765亩,森林覆盖率达87%。造林时的艰辛,村委会主任李君历历在目。但如今看着满目绿水青山,他觉得一切都值了。 “将 ‘绿叶子’变成 ‘红票子’,我们做到了!”李君自信地说。 这是衢州市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个缩影。如今,衢州的森林覆盖率常年保持在71.5%以上,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首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省首个 “两山”实践示范区等称号。 农民变主播,手机变农具 作为浙江重要的生态屏障,随着直播的兴起,衢州的好山好水换来了当地农产品的走俏。在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乡村振兴综合体内,刚培训 “出炉”的村播们正在镜头前找感觉。 “我们这个面条是地道的手工面条,可以吃到小时候的味道……”推开直播间的房门,记者看到柯城区廿里镇塘底村村民王惠兰正在直播。今年51岁的王惠兰是一名新晋主播。现在她每天都来这里播上几个小时,聚人气、攒粉丝。 今年4月,全国首个阿里巴巴村播学院在万田乡乡村振兴综合体 “开学”,50名农民主播手持录取通知书,在这里踏上直播之路。村播学院的6个直播间设备齐全,村民只要带上自己的农货就能直接上直播。包括王惠兰在内,已经陆续有1000余名农民主播在这里学直播当“网红”。 农民变主播、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成了衢州农村的致富新模式。村播学院相关负责人孙伟介绍,衢州有不少优质的农产品,但过去销售渠道单一,现在村民们通过手机直播带着大家看村景、尝美食、购土货,促进了村民增收, “淘宝村播直播日”当天就实现销售额500多万元。据了解,下一步,村播学院将面向浙江全省开展培训,计划今年培训农民主播一万名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