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协同推进 汽车电动化加速发展可期
■ 中国工业报 曹雅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推广新能源汽车。伴随着对低碳生活和绿色发展的追求,汽车电动化目前已是全球普遍共识和行业发展大势。近日,在中国新闻社与能源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承办的国是论坛第三期 “能源中国”论坛上,来自多个部门的官员、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围绕中国汽车电动化发展建言献策。 据了解,2019年初,中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投资便已累计超过2万亿元。清洁化、低碳化是当前全球能源发展主基调,日新月异的电动汽车技术,有助于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改善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中国近期宣布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实现该目标,交通电动化将作出重要贡献。邹骥直言,中国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产业等方面正走向世界前列,这对于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作用会更加凸显。 “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外部环境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加强部门政策协同,加快汽车电动化,构建汽车零排放转型的政策支撑体系,对于实现 ‘十四五’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至关重要。”中国新闻社总编辑王晓晖认为。 以电动汽车为主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步早、开局好、后劲足。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指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已经超过400万辆,占全球50%以上,居世界第一。 尽管新冠疫情对今年许多行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但新能源汽车产业现已开始稳步复苏。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再次超过10万辆,分别达到10.6和10.9万辆,同比增长17.7%和25.8%。把时间线拉长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工信部在去年底发布的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年)》 (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谈到了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潜力。他表示,新能源汽车下乡就是要传递绿色、智能、安全的理念,希望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引导农村居民的出行方式升级,也可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指出,根据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行业共识,未来15年,汽车电动化将加速发展,市场占有量快速提升。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绩离不开企业投入、技术研发,也离不开政策引导和支持。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宗龄指出,应协同创新行业共治,共推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上的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政府部门,都应当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强化工作协作,多措发力。 王宗龄认为,应联合建立机动车环境保护召回工作体系,积极参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的 “监管沙箱”制度,创新中提高产品安全水平。同时,强化新能源汽车安全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行业共性安全技术共享机制等。 中国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总工程师韦洪莲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动力电池的回收体系,提升技术体系的成熟度,且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防范关键矿物资源安全风险,需要统筹长远考虑,保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稳定持续发展。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刘斌认为,汽车电动化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需要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协同进行攻关。同时,还要警惕疫情影响下产业链断链的风险,中国需要强化产业链关键领域的布局,例如在矿产资源领域、零部件环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