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变局中开新局 守望复兴激荡间定乾坤
——聚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四)
■ 本报评论员 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让中国再次迎来了令人振奋的高光时刻。 目睹了中国自1953年开始制定实施多个五年规划以来所缔造的奇迹,境外媒体对于此次五中全会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他们的解读中,五年规划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东方智慧诠释得淋漓尽致。藉由制定各种 “短、中、长”规划,并通过精准的目标分解来确保高效执行,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傲人成绩,并积聚起向“现代化强国”迈进的蓬勃力量。他们坚信,在未来,这种长谋思维和执行效率,将继续助推中国工业量质齐升,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强劲脉搏,并继续受益于中国战略调整所共享的发展红利。 五年规划引领新中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经济增长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与持续时间最长的高速增长奇迹。 基于当前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 “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此次十九届五中全会之于中国的意义更加非凡。如何定调中国未来的走向?从此次五中全会传递出来的信号来看,关于未来中国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思考已经逐渐清晰地延展开来;关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亦逐一铺陈,方向更加明确。 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变化带来新要求,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亟待“闯关”,中国需要一个兼具灵活性和前瞻性的国家发展方案,夯实我们前行的脚步,守护我们的复兴之路。基于此,构建新发展格局,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持续推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再次实现不同程度的飞跃,是下一个五年时间中国发展的关键。 诚如国际社会所言,2020年中国或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或为世界范围内现代化范式提供一种新的可能。中国越能游刃有余应对变局,越能给世界注入确定性和更强大的信心。 大国发展,规划先行。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依然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基础。未来几年内,中国规划的总体思路将继续遵循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发展道路,更加强调通过开放和市场来让生产要素和资源更加合理和自由地流动与组合。在双循环战略主导下,实现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均衡,包括消费升级、全产业体系下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作为重要的新增长点的数字经济发展。 整体来看,此次五中全会开门问策、着眼长远,力求把握大势,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前瞻思考促全局谋划,并强调整体推进战略布局。其间,科技创新、新动能、新业态等仍是核心词眼。 具体来看,我国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继续发展壮大。持续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努力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提高研发创新投入,全面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研究实施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的可替代性措施,力争在自主可控方面实现历史性突破,将成为一定时期内我国科技创新的主线。与此同时,我国既要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获取宝贵的全球高端要素资源,也要立足产业自主可控,强化产业技术、商业模式创新,在若干重要行业领域培育一批本土创新型企业,确保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底。 站在历史交汇点上,未来画卷即将铺展。随着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胜利闭幕,中国未来发展的蓬勃图景跃然纸上。在现代化转型的道路上,中国将继续大胆探索,砥砺奋进,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 “中国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