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积极抢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制高点”
■ 中国工业报 王蕾 智能制造代表着现代制造业方向,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是智能制造的 “母机”,强化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是当务之急,解决了这根链的健壮性,就抓住了先进制造业发展的 “牛鼻子”。近日,2020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行业领域的专家、企业界精英们为南京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链式整合”新模式,抢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 “制高点”,推动南京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献锦囊妙计。 让 “智造”成为南京最硬核实力 南京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制造业生态丰富、技术积淀深厚。为加快推动 “链长制”高质量发展,在今年7月13日,南京市召开 《南京市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新闻发布会,在 “4+4+1”主导产业体系基础上,聚焦智能制造装备等八大产业,提出全面实施产业链 “链长制”,全面建成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链安全高效、产业生态循环畅通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打造若干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链条。 出席此次论坛的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链长龙翔表示,今年6月以来,在市委市政府 “链长制”的推动下,全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规模、效益、能级加速提升,企业间的互动、交流、合作更加频繁深入,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正在加快形成。尤其是拥有了像中电国睿、南钢等一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的带动作用,在应用场景开放、技术协同攻关、产品联合开发等方面主动搭建平台,携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龙翔表示,今天的论坛不仅是中电国睿对在座企业家们的一次盛情邀约,更是产业链围绕 “双循环”进一步打通产、供、销流通堵点,提升产业供需体系适配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希望通过这种 “链式整合”新方式,能够增进企业间的共识,形成合力,加快推动南京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希望相关部门、各板块聚焦解决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优化产业政策、细化推进举措,营造更加灵活宽松的市场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共同让“智造”成为南京最硬核实力、最闪亮名片。 行业专家献出锦囊妙计 南京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虽然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还是缺少 “制高点”。为此,南京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促进会秘书长、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志胜认为,政府应在建设公共技术平台上加大投入,促进整个行业发展,建议企业将选人用人关口前移,走进高校培养人才。 对于南京推出的 “链式发展”模式,智慧军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罗建国表示,南京推出的 “链长制”,开创了全国“链式发展”新模式,对兄弟省市、各产业领域、军工行业,都非常有借鉴意义。在此次论坛上他提出了两点期待: 一是期待多方携手,形成 “大协作”。要推动军工领域形成 “以高端需求牵引能力形成、以优质供给促进消费升级”的循环发展 “新格局”,构建以核心骨干企业为龙头多方协作的 “新生态”,串起 “从0到1”的创新链和 “从1到N”的制造链。 二是期待注入军工智慧,促进 “大融合”。 他说,2017年,国防科工局信息中心联合8家单位发起成立 “智慧军工联盟”,联盟通过 “上折子、出本子、促单子”,陆续开展了军工行业标准研制、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供需对接等活动,在产研合作、产业链协作、区域协同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实践,已初步形成 “军工智慧”。智慧军工联盟愿意贡献这些智慧和能力,与大家一起,以推动南京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模式的融合发展。 中电国睿集团十四所副所长王平认为, “十四五”期间,南京应该加快创新体系建设,聚力打造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全球竞争力强的标杆企业,形成一批根植南京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 在论坛现场谈及企业创新,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芳说: “通过打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南钢实现不断创新,今年1至10月,南钢实现营收1300亿元,利税达50亿元。”王芳认为,作为传统冶金企业,近年来,南钢把创新、科技、高素质人才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行业首创JIT+C2M新模式,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钢铁制造融合创新。打造智能生产、智慧决策平台和数字化工厂,帮助上下游企业进一步降本增效。而在创新过程中,不仅企业实现逆势上扬,还孵化了金恒科技等创新企业,助推南京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 抢占 “制高点”培育 “创新点” 龙翔表示,通过这种 “链式整合”新方式,一定能够增进企业间的共识,形成合力,加快推动全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此他也提出几点想法。 一是要抢占 “制高点”。 充分发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牵引带动作用,在南京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当好先行者、组织者、引领者,让 “智造”成为南京最硬核实力、最闪亮名片。 二是要找准 “发力点”。企业离市场最近、离需求最近。要从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出发,分析研判发展痛点、难点、堵点,明确强链补链主攻方向。突破智能制造装备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在技术卡脖子处想办法,在产业核心区下功夫,在关键领域啃硬骨头,研究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强、安全可控、转型升级急需的高端智能装备,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赢得竞争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既为企业发展赢得空间,也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积蓄力量。 三是要培育 “创新点”。危中有机,唯创新者胜。企业家们要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效激发员工创造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取得实质性突破,把产业变局转化为倒逼升级之机、弯道超车之机、技术迭代之机,在深化开放合作中,逐步推动形成稳定可靠的产业链体系,形成畅通高效的产业链循环,显著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龙翔最后提出,相关部门、各板块要主动作为、善于作为,聚焦解决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主动研究、靠前服务,优化产业政策、细化推进举措,营造更加灵活宽松的市场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真心实意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以技术立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