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设备发展进入快速道无人和智能化将普及
■ 中国工业报 郭 宇 在近日召开的2020城市停车博览会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行业分会会长李礼平表示,智慧停车不仅能缓解“停车难”矛盾,还能加快全行业转型升级,带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桩和汽车金融服务等相关消费潜能的释放。同时,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城市停车产业将大有可为,业界应该在新发展格局中寻求新的机遇,找准新的增长点,创建新的城市停车产业生态。 品牌企业齐聚 “秀”新品 展会中多家参展商表示,通过博览会上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不仅让人们触摸了我国绿色产业、智慧停车、智慧社区等新经济、新业态的最前沿发展,还切身感受到我国推动智慧停车行业、绿色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跃动脉搏,博览会已是行业沟通交流的首选平台、先进技术与产品展示的闪亮舞台、全面宣传行业创新的专业平台。 停车博览会吸引了北京静态交通、北京首钢城运、北京鑫华源、北京航天汇信、北京蓝卡、深圳怡丰、深圳伟创、深圳精智、杭州西子、大洋泊车、山东天辰、唐山通宝、九路泊车、安徽华星、广州建德、上海禾通涌源、上海汇聚、环球科技、无锡加视诚、蚂蚁智行、臻识科技等品牌企业纷纷亮相。博览会现场,怡丰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第四代停车机器人,西子智能重磅推出全地形AGV-TITAN-X等。 停车设备快速发展 可以说,近年来在我国停车产业利好政策频出的情况下,机械式停车设备行业经济运行的国内项目数量、新增机械泊位数、销售总额等主要指标的增速均有较大降幅,而出口项目数量、泊位数、销售额等主要指标的增速相对乐观。 从会议上笔者了解到,截至2019年末,中国汽车保有量达26150万辆。如果按照每辆车匹配1.4个泊位的国际通行标准来计算,那么目前国内汽车停车位总需要量约3.66亿个。2016年以来,每年的新增泊位需求约在3000万个左右,而实际新增数量不到100万个,远低于市场需求量,我国停车泊位数建设严重不足,长远看来,机械停车设备仍有长足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停车位需求量也快速增长。2012年我国停车位需求量为16925万个,到2019年需求量增长到36610万个,复合年增长率为11.65%。我国机械式停车设备也随之增长,2019年全国新增机械式停车库共有2552个,同比下降1.90%;新增机械停车位共89.34万个,同比增长3.20%,增速有所下降。 从销售规模上来看,自2015年开始,我国机械式停车设备销售额逐年增长,增速逐渐放缓。2019年,我国机械式停车设备销售总额达到163.48亿元,同比增长1.02%。 从新增设备类型来看,2019年升降横移类新增682423个机械泊位,比重最大,占整体新增泊位的76.38%;简易升降类新增量为112097个,排名第二,占比12.55%;然后是平面移动类,新增泊位45353个,占比5.08%;垂直升降类和垂直循环类,分别新增39209个、9111个,占比分别为4.39%、1.02%;其他类别占比均在1%以下。 抢抓机遇搭好平台 会议上专家透露将搭建更多平台助力行业发展。据了解,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到,要基本实现信息化、城镇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等关键词,都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停车产业发展、智慧社区创建密切相关,在即将迈入 “十四五”的关键时期,多展联袂举办更具有特殊意义,也将对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一级巡视员倪江波表示,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多个部门陆续印发了 《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 《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积极推动住建领域信息化标准建设,助力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司长李礼平指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方方面面,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停车是其中应有之义,是 “新基建”中不可或缺的应用场景,也是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内容。三个博览会聚焦城市建设、社区建设与停车设施建设于一体,反映城市建设发展成果,宣传绿色环保与先进技术在城市各个领域的应用,这对于推动城市各个领域的产业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产业生态的转型与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未来停车设备机遇在哪 针对目前行业所面临的品牌不过硬,行业管理不成熟等多重挑战,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东表示,过去五年是停车政策大规模制定期,停车设备制造业开始转型,从价格战到质量品牌,是智慧停车快速发展期,停车运营管理开始升级从人工到智能、无人化,停车产业尝试萌芽期,同时有更多企业、资本进入,多种融资方式出现。停车治理与产业进入探索、尝试、进程明显推进。他表示,未来五年停车观念认识发生根本改变,政策法规得到全面完善,取决于改革力度、地方政府的主动性。 程世东表示,过去五年停车治理实现全面推进,广泛的停车普查、科学、可落地的规划;可复制、可推广的老旧小区基本停车模式、全面实现市场化定价、循序渐进实现全面严格执法。他认为,未来智慧停车将进入黄金期,路内停车电子收费基本完成,停车诱导共享平台广泛认可,运行管理达到数字化、无人化,可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北京静态交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必民表示,北京停车产业目前 “小、散、乱”,停车智能化水平低。目前停车产业发展困难表现为,停车费收回投资需要10年甚至更久,而租赁时间一般在3~5年,项目周期长,操作停车类项目收益太低。中小企业有投资建设停车项目的需求,但是主体信用达不到金融机构要求,大型企业主体信用很强,但急需拓展项目来源。 还有停车APP系统较多,造成百姓使用混乱,停车企业系统平台较多,造成数据结构不统一,此外还有运营管理分散等问题。 张必民表示,未来北京停车科技和金融两手都要抓,目前北京搭建北京市停车公共服务云平台,开发自身停车管理系统,开展物联网、互联网+停车业务。 北京搭建服务云平台目的是 “把车位搬到网上来运营”以更好地解决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逐步实现共享停车。将停车与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应用领域融合。积极主动与金融平台、地图平台和其他场景融合。另外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2020年北京市开展有偿错时共享停车,缓解居民停车难。截至10月底,城六区和通州区共协调新增万余个有偿错时共享停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