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 邓文龙
在11月17日晚以视频方式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将在福建省厦门市建立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开展政策协调、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等领域合作。
厦门有了新名片,福建工业发展亦将迎来史无前例的革命性变化。
“打造中国工业4.0版本!”在福耀集团 (全称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参观浮法玻璃生产线,从一线熔窑北门进入车间,到走出玻璃精美包装区域,全自动化的智能工艺令人惊叹。在短短的10多分钟时间里,领略了当今全球最先进的汽车玻璃生产线后,这句豪迈的标语会深深烙印在你的脑海。
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使命创造未来!”1987年成立于福建省福州市福清的福耀集团,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成长为专注于汽车安全玻璃的大型跨国集团,在中国16个省市以及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现代化生产基地和商务机构,并在中美德设立6个设计中心,全球雇员约2.7万人。现在全球每卖出4片汽车玻璃,就有1片是来自中国福建的福耀玻璃。福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实现了 “为中国人做一片自己的玻璃”的人生目标,改变了世界对中国汽车玻璃市场的认识,也 “改变了世界汽车玻璃行业的格局”。
福耀玻璃,是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和典范。福建工业引以为自豪。
福耀玻璃智能制造车间。三安光电LED外延洁净车间。万德电气车间。晋工机械产品。
福建永荣石化己内酰胺 (CPL)项目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己内酰胺项目。
(一)高质量发展 跃居东部10省市第1位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
闽江悠悠,武夷巍巍。在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福建工业 “务本求精”,持之以恒,砥砺奋进,走出了独特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不但拥有全部工业大类,许多中类、小类出类拔萃。
福州市华林路,福建省委省政府大院。入夜了,大院里许多办公室灯火通明。
在2020年这个特殊年份里,谁也没有料到经济发展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重创。但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高度重视工业发展的福建省委、省政府坚决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 “六保”任务,把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摆在更加重要位置。
5月13日,福建省召开畅通电子信息暨数字经济产业循环专题视频会议。会上,省委主要领导强调,要围绕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深入梳理、全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断点,推动产业加快发展、做优做强。之后,福建省分别召开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纺织鞋服、现代物流、生物医药等产业循环专题会,逐个行业梳理分析、解决堵点痛点、短板弱项,促进产业畅通循环。
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福建省工信系统注重统筹协调,稳住高质量发展基本盘;注重优化结构,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注重创新驱动,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注重项目带动,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注重帮扶企业,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注重党建统领,筑牢高质量发展保障,为全方位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超越开辟了新空间、提供了新动能、创造了新条件。
“‘十三五’以来,福建工业总量迈上了新台阶。2016~2019年,福建省全部工业增加值由1.17万亿元增加至1.62万亿元,年均增长8.3%,高于全国工业年均增速2.4个百分点。2019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居全国第2位、东部10省市第1位。”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翁玉耀格外珍视,也颇为自豪。
福建工业历经风雨沧桑,充满传奇,打开是本厚重的书。
正午的阳光热情洋溢。2016年12月23日,位于连江县粗芦岛九龙山下的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马尾造船),迎来了150周年建厂庆典。
“我们始终怀着实干兴邦、工业报国的理想情怀,150年来企业就干造船这件事,没干别的。”那天,马尾造船公司董事长李振均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的心里话,让记者感受到了福建工业人那份崇高的责任和执着的情怀。
马尾造船作为福建省最大的造船企业,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造船企业。作为我国民族工业的重要源头,她为近代中国舰船制造、海军建设、科技人才的培养,以及包括飞机制造等诸多工业领域的开拓,都做出令人瞩目的贡献。
十九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 “自强” “求富”的声音言犹在耳。1866年 (清朝同治五年)12月23日,在左宗棠、沈葆桢的践行下,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造船基地马尾造船厂 (也称马尾船政、福建船政)正式创办,由此迈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自此,一种独特的中国工业建设模式和非同凡响的船政现象在福州马尾产生。
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马尾造船,在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新中国成立初期,福建工业基础薄弱、规模小,1952年工业增加值只有2.17亿元。然而,通过71年发展,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成功跨越一道又一道关口,实现一个又一个突破。特别是 “十三五”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性跨越。
今年是 “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16年福建省GDP尚处 “2万亿”俱乐部,2019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4万亿元,跃上 “4万亿”新台阶。全面完成 “十三五”规划,从 “2万亿”跃入 “4万亿”俱乐部,福建工业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
(二)力争上游 八闽工业欣欣向荣
今天,怀揣 “实干兴邦、工业报国”的筑梦者,正在八闽大地上铆足了劲奋斗,为福建工业的崛起而砥砺前行!
福州市,拥有闪亮的成绩单
如果说马尾造船厂历史厚重,那么,放眼福建省会城市福州市,其工业发展则足以令人瞩目。
2015年5月,华龙一号落地福清。在 “十三五”收官之年,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完成了首次装料,实现并网发电。这个国之重器的铸造,标志着我国正加快从核工业大国迈向核工业强国。
“十三五”期间,福州市通过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坚定不移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一座座超级工厂崛起,一块块世界名牌诞生。福耀集团的汽车玻璃产量、恒申集团的己内酰胺规模,全球第一;中国唯一拥有MDI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即全球第一大MDI供应商万华化学集团在江阴港城经济区动建万华化学 (福建)MDI产业园项目;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东南运营总部落户福州——这是富士康在闽首个项目;还有高意、福建奔驰、宝钢德盛、阿石创二期、星云电子二期、飞毛腿锂电池、博那德一体化……
“这些企业和项目增强了福州的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福州市领导如是评价。
2019年,福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功能性新材料建设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群。
兴于工业,旺于工业。今天,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国26个省会城市第2位,居东部沿海省会城市第1位。
厦门市,赢得未来工业革命的先机
特区成立40年来,厦门已打造成为全球瞩目的 “海上花园”城市,以人均GDP位居全省第一的成绩吸引了世人目光。以 GDP年均递增15.4%,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 18.5%的辉煌成就,成为了创新创业的热土。健康发展的工业是厦门这块创新创业热土的内生动力源。
经过 “十三五”时期的深耕细作,全球最具先导性、战略性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为厦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产业规模4476亿元,基本形成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特色的产业体系。
通过构建特色的产业体系,厦门进入国家集成电路战略布局第一梯队,实现产业从 “0”到“1”的突破;成为全球最大的LED光源类高端产品制造和出口基地,占全国出口额近40%,占全球产量三分之一;成为全国第一个与华为签订鲲鹏生态合作的城市,打造了先进的 “厦门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在这个特色的产业体系里,厦门企业发出耀眼光芒。宏发电声,全球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国内的宁德时代、比亚迪、北汽新能源是其客户,海外的宝马、奔驰、特斯拉等一线品牌也是其客户。法拉电子,全球市场占有率居前三,是国内最大的薄膜电容器生产商。
凭借新时代厦门智能制造大格局,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路径,着力推进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厦门赢得了未来工业革命的先机。
8月31日上午,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举行的厦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会上,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胡昌升提出,到2025年,厦门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形成一批具有行业领导力的龙头企业和一大批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设成为极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强市。
抓住产业数字化赋予时代的新机遇,领跑福建智能制造业, 厦门正在全国乃至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书写华彩篇章!
泉州市,中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样本
“追求健康,你我一起成长”。今天,几乎每一个家庭主妇都熟悉并用上或用过泉州晋江制造的“恒安”牌妇女卫生巾、婴儿纸尿裤、生活用纸。
安踏,永不止步!总部位于泉州晋江的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综合体育用品品牌公司,是全球范围内的第三大运动品牌。
“达利园” “好吃点” “可比克”食品市场上家喻户晓的三大品牌,出品于泉州惠安的达利集团。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在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版图上,泉州市是颗耀眼的明星。这里有催人奋进的 “晋江经验”,有实体经济的 “泉州模式”。
泉州市,坚持制造业立市这一根本,将实体经济作为构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书写了实体经济和服务型制造的范本。
2019年泉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9946.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经济总量连续21年保持全省第一。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5855.27亿元,增长8.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3.0%,拉动GDP增长5.0个百分点。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经济缔造了福建最富之乡。
但是,你决不会想到,改革开放以前,泉州的经济总量居全省地市倒数第二。 “因为这里地处海防前线,国家投资少,经济长期处于以农业为主的自给、半自给状态。”泉州人记忆犹新。
泉州的企业家们非常珍惜时代赋予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爱拼敢赢、大胆实践,走出一条“以市场化为制度基础、民营经济与外向型经济互相促进为最大特色、县域经济发达为突出亮点、品牌化为突出优势”的具有侨乡特色的经济建设路子,创造了 “泉州模式”,使泉州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成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
在发展工业的道路上,形成了石油化工、纺织鞋服、建材家居、机械装备等七个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集群,有46个中国名牌产品,10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名闻遐迩的 “品牌之都”。
在走新型工业化的路上,泉州市注重引导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为加快转型升级详细编制了17个产业发展路线图,打造新一批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的产业基地。
在11月13日发布的 “中国工业百强县”名单中,泉州市的县域占据了5%的席位,晋江市名列全国百强第四位。
漳州市,争当高质量发展先锋
为了 “当好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先锋”,漳州凝心聚力抓工业,围绕 “大抓工业、抓大工业” “建设工业新城”主题,成立重大工业项目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实施 “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支持工业招商引资、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加强金融服务工业发展、工业厂房产权分割等政策,2019年兑现省市各类奖励扶持资金3.1亿元,新增新上规模工业企业189家;完成工业投资1060亿元、增幅位居全省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位居全省第二。
9月11日上午,漳州市芗城区2020年第三季度项目集中开工现场会暨三宝集团新1号高炉点火仪式在三宝集团隆重举行。漳州市委邵玉龙书记率市委、市政府、芗城区委领导与公司王光文董事长一起,共同为新1号高炉点火,见证了三宝集团高质量发展的辉煌时刻。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是漳州市工业发展的主旋律。工业企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1999年8月18日成立的三宝集团,拥有国内外先进装备,形成了以钢铁制造、销售为主,向高端精品钢、现代物流服务业、钢铁文化生态旅游等产业链延伸的综合性钢铁集团企业。2019年,集团年产值290亿元,纳税10亿元,系漳州市首家纳税突破10亿元大关的工业企业,被福建省发改委、福建省工信厅联合列入福建省千亿产业集群的重点培育企业之一。先后荣获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全国民营制造业500强”“全国绿色工厂” “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国字号荣誉称号。
龙岩市,企业持续成长壮大
今年,位于龙岩市上杭县的紫金矿业营收超千亿元,这是福建省第二家营收超千亿元企业。在《中国工程机械》杂志发布的2020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上,中国龙工入围榜单,排名第34位。坚持专注、专业,紫金矿业、中国龙工诠释了龙岩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成长密码。
为了促进工业加快健康发展,龙岩深入开展“双培育”行动,制定实施工业十八条、 “一企一策”等政策措施,使产业加快转型提升,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企业持续成长壮大。
2019年龙岩市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九大重点产业合计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9.6%,可比增长9.1%。全市新增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0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210家企业 “上云上平台”。龙净环保入选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紫金矿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紫金铜业获省政府质量奖。
机械装备行业是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是福建省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强大引擎,也是龙岩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龙岩机械装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特色鲜明,已初步培育形成汽车、环保机械和工程机械等优势产业集群,是 “中国专用汽车名城”,是全国最大的大气烟尘治理环保机械产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工程机械生产基地。
“机博投洽会作为福建省政府确定的两个机械类重点展会之一,是我市做实做优做强实体经济的重要平台载体。”在刚刚举办的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机械产业博览会暨第十三届中国龙岩投资项目洽谈会 (以下简称 “机博投洽会”)上,龙岩市委书记李建成表示, “当前,龙岩市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致力于把机械装备产业打造成为千亿产业,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建设闽西南生态型现代化城市,打造有温度的幸福龙岩提供强大支撑。”
三明市,工业基地,活力新城
地处闽中的三明市,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缔造的新兴工业城市。作为福建老工业基地的三明市,由工业出身、因工业辉煌,一直以来工业都是三明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引擎。
自1957年开始工业建设,经过60多年的打造,三明市扎牢了工业发展基础,形成了涵盖11个门类、37个行业的综合工业体系,集聚了全省最大的钢铁、造纸、水泥、重型卡车等生产企业。近年来,三明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把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提升三明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主要着力点来抓,努力调大、调优第二产业”的重要嘱托,做实做足 “工业三明”文章,着力 “产业优”,走出了一条具有三明特色的老工业基地转型之路。2019年,三明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8%、居全省第3位,工业投资增长28%、居全省首位,工业用电增长9.26%、居全省第2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8%。
红色豪情满画卷、工业立市擘新画、绿色山水美如画、文明新风入画来,是三明的四张特色城市名片。最能说明 “工业立市擘新画”名片的,当属三钢集团的发展。先有三钢厂,后有三明城。目前,三钢集团突出 “艰苦创业、劳模精神、精细化管理、绿色发展”,做强做精主业、做大做优全产业链,已形成年产钢1200万吨和以钢铁业为主多元产业并举的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2019年利润总额、吨钢利税跃居全国行业前茅,跻身全球钢铁50强。
近年来,三明老工业基地 “老树发新枝”迈出新步伐,实施 “一业一策” “一企一策”培育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工业主导产业,开展“访企业、解难题、促 ‘六稳’”专项行动破解企业难题。2019年,三明市政府与三钢集团签订“一企一策”备忘录,推动三钢集团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早日实现千亿产业集团。三明市工信局成立了 “三钢服务专班”,协调解决许多 “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企业健康绿色发展。
坚定不移推动资源往产业走是三明转型升级的另一个特点,形成了以氟新材料、石墨和石墨烯、稀土新能源材料为主的新兴产业。目前,三明氟新材料产业的聚四氟乙烯、六氟异丙基甲醚、五氟乙烷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省内空白,“产业树”不断开枝散叶。石墨和石墨烯产业2019年营收占福建省的近七成,福建翔丰华公司今年9月在创业板成功上市。
在2020年10月22日发布的 《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8次报告》上,三明位居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第92位,进入全国百强行列!
南平市,始终着眼于绿色创新
“中国太阳,温暖世界。” 让中国太阳温暖世界,是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电缆)的雄心壮志。太阳电缆公司产品涵盖1000多种型号、25000多种规格,年生产各种电线电缆120万公里,产值达100亿元。就如那温暖人心的广告词,名扬中外,先后为人民大会堂、奥运工程、三峡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天津地铁、深圳地铁、亚运工程等多个大型项目应用服务。
走进肯德基、麦当劳以及其他快餐连锁品牌店,也许你津津有味地享受着的鸡块就是圣农牌的。总部位于南平市光泽县的圣农集团,上游延伸至白羽肉鸡的育种研发,下游延伸至肉类产品深加工,打造了全球配套最完整的白羽肉鸡自育自繁自养自宰及深加工全产业链,攻克了白羽肉鸡育种关键核心技术,打破欧美长达百年的技术垄断。截至2019年,已拥有20多家子公司及2家上市公司,建有300余座标准化孵化厂/饲料厂/养殖场,几十座肉鸡加工厂/食品加工厂,年肉鸡养殖能力超5亿羽,中国排名第一、亚洲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七。
“十三五”期间,南平市坚持创新驱动,始终着眼于绿色发展,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迈上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市获评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9家、绿色园区4个、绿色供应链3家,提前一年完成 “十三五”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坚持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重点打造了南平工业园区三元循环经济园、邵武金塘氟新材料产业园、浦城浦潭生物产业园、荣华山新型轻纺等特色专业园区。
“十三五”期间,南平市健全完善 “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共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6家;省级以上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其中,远翔新材料入选国家级 “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另有6家企业入选工信部第二批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现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1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64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500余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圣农食品云ERP入选工信部2019年企业上云典型案例。全球最具价值的AI企业、人工智能 “独角兽”——商汤科技落户南平,将构建南平智慧城市样板示范区,打造南平人工智能发展基地。目前,南孚电池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碱性电池生产企业,入选中国品牌价值榜,市场份额占80%以上;元力股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木质活性炭生产销售商,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木质粉状活性炭生产企业;青松股份是中国最大的天然可再生原材料——松节油深加工企业,全球最大的合成樟脑供应商。
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累计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275亿元,同比增长7.1%,比2015年增加576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7%以上。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46.75,比2016年提高67.5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68.4亿元,同比增长33.8%。“‘十三五’以来,南平工业持续增强发展动能,持续推进绿色发展,持续加快创新驱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确保了工业经济总量持续壮大,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南平市工信局负责人告诉中国工业报。
今天,在品牌经济的消费浪潮下,南平市全域打造 “武夷山水”品牌,为推进龙头项目建设和 “大文化、大生态、大健康、大休闲”等产品开发,引领南平工业、旅游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莆田市,强攻产业主攻工业
莆田市,生态文明的木兰溪样本全国瞩目,工业发展的脚步同样精彩。
2020年4月23日上午,莆田市委书记刘建洋专题调研工信工作。在莆田市工信局主持召开工信工作座谈会时指出,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强产业首先要强工业。要科学谋划、统筹布局,要创新方式、精准施策,要聚焦要素、整合力量,进一步凝聚强攻产业、主攻工业的强大合力,推动产业大发展、工业大跨步。
莆田基础设施完善,商贸基础深厚。经商从业的220万莆商,分布在85个国家和地区。我国近85%民营医疗行业、近70%木材市场、60%金银珠宝行业、约三分之一油画出口都由莆商经营。
2019年莆田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95.39亿元,比上年增长6.6%(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总量为基数)。莆田工业的发展乘上了时代列车,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20%;占工业产值四分之一的鞋业逆势上扬,产值增长10%以上,带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9%左右。
莆田坚持向市场要活力,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把扩大内需作为稳大盘的重要举措,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与企业同舟共济、砥砺前行,全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兴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019年,新增 “五个一批”项目1000个,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20%、技改投资增长26%;新型功能材料集群入围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规上产值分别增长15%、20%。
宁德市,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晋位赶超
宁德,是福建省最年轻的地级市,更是福建省创造工业奇迹的新兴城市。
这里,曾经是工业发展的贫瘠地,如今是产业发展的黄金带。黄金带上的宁德时代市值6000多亿元,居创业板第一,连续2次入选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在世界锂电新能源产业版图刻上了 “宁德标识”;青拓集团成为全省首家超千亿产值且全省最大的制造业企业集团,也是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今天的宁德工业徐徐展开了一幅欣欣向荣的烂漫画卷,呈现出龙头更强、链条更长、 “朋友圈”更大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9年,是宁德人民值得自豪的一年,在省里考核的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9项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6项增幅居全省第一,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增加值达1256.01亿元,增长12.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2%。提前一年完成赶超任务,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市7.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实现脱贫,工业建设为闽东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撤地设市20年来,宁德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 ‘金娃娃’”的殷切嘱托,坚持念好 “山海经”、提倡“经济大合唱”,推动山海协作、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2.5∶28.8∶38.7调整为2019年的12.8∶51.2∶36。
工业发展撑起 “四梁八柱”,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按下 “快进键”、跑出 “加速度”,迅猛发展,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超六成,形成产值超百亿企业7家、近百亿企业3家,吸引集聚了一大批世界500强、中国民企500强和上市企业。
在刚刚结束的宁德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上,做出了未来5~15年的工业发展蓝图,即加快四大主导产业的集聚壮大和实现与清洁能源、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融合协同发展,推动宁德存量工业、在建项目和洽谈对接项目 “3个4000亿以上规模”的滚动接续发展,加速迈向 “万亿工业时代”。
“十三五”以来,宁德工业产值实现了从百亿到千亿的历史性跨越,接着又要向万亿迈进,工业已经成为宁德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的华丽转身
平潭,由以海坛岛为主的126个岛屿组成,是福建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历史悠久,但开发较晚。自2013年7月获得行使设区市管理权限,改由福建省直管后,从曾经的海防前线实现历史性的转身,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引人瞩目的一方热土。
平潭是中国最特的特区,是个面向全世界的对外开放窗口。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迅速形成了抢抓机遇、凝聚合力、矢志攻坚、积极作为的创业氛围。经过国家的开发,岛上名企云集,台湾宸鸿集团、台达电子等企业相继落户平潭。2019年12月19日,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成为拓展海西沿海城市化格局的新增长点。
(三)稳住大盘 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中小企业是福建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创造了福建省约57%的税收、61%的地区生产总值、73%的科技成果、82%的就业岗位、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今年的 “双十一”那天,福建晋工机械有限公司 (下称晋工机械)携手晋工全球战略合作伙伴韩国现代建机,产品分赴中亚某国及足球名将苏亚雷斯故乡乌拉圭;第二天,分赴南美巴拉圭及柬埔寨。不只是这两天,整个11月,乃至整个年度,晋工机械都忙于奔赴世界各地。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世界经济走向。但是,疫情发生以来,以科技创新发展为遵循的晋工机械,积极扩大和创造市场需求,以国内市场为主体,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道路,取得丰硕成果。8月8日,由深圳北开往南京南的“晋工机械品牌列车”正式首发。这是晋工机械与中国高铁的首次携手。
创建于1979年,总部坐落于晋江市安海镇的晋工机械,是福建中小企业的杰出代表。在工程机械行业,一步一个脚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凭借实力和魅力崛起,生产制造的 “晋工”牌轮式装载机、叉装机、挖掘机销售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4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国内市场通道顺畅后,于2018年初与世界500强企业韩国现代集团建立全球战略合作关系。
在经济 “双循环”变成了必选项, “内循环”变成了必修课的新时期,晋工机械走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在福建省,无论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在内陆山区,像晋工机械一样的中小企业灿若繁星。福建省工信系统为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深耕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十三五”以来,福建省工信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推动省市县建立健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健全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体系、服务体系,支持中小企业走 “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大踏步推进了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目前,福建省84个县 (市、区)均成立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积极研究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与问题。
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24条、加快民营企业发展25条等系列政策,加大困难企业帮扶,减轻企业负担,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等支持力度。
打造 “政企直通车”服务平台,及时协调解决企业诉求。深化产融合作,推广应收账款融资等新模式,加强 “产融云”平台建设,2016年以来共举办产融对接活动近400场,融资对接金额超3000亿元。率先在全国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特别是在支持中小企业走 “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方面,培育认定737家省级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企业上榜国家首批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上榜数居全国第7位。连续举办三届 “创响福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推动创新创业创造。
早晨,中国绿都三明城又繁忙起来了。福建省三明市毅君机械铸造有限公司 (下称毅君铸造)总经理刘渊毅,和往常一样从家里驾车出来,前往三元区莘口镇溪口开发区的工厂。一到工厂,他就戴上安全帽,扎进了车间。
铸造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福建铸造行业规模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不是很大,但是作为基础产业里的铸造企业,却是福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支撑和工业经济的基础,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全国铸造产业布局中,也发挥着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
毅君铸造,福建铸造行业里的明星企业,工业基地三明市中小企业的优秀代表。刘渊毅告诉记者: “我们秉承定位高端、服务全球的发展理念,80%以上的产品出口,为多家世界500强关键零部件进行战略配套。”
核电汽轮机一直被视为全球大工业领域的最高端装备,被誉为 “皇冠上的明珠”。凭借领先的数字化铸造模拟分析、快速成型技术和3D扫描运用,毅君铸造最终研发出核电用零缺陷高品质特钢零部件,并成为欧洲著名的核电站设备制造巨头——欧洲斯柯达电力集团核电汽轮机配套零部件亚洲唯一供应商。
2019年8月29日,第五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100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获得 “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刘渊毅作为福建先进制造业的企业代表,获此殊荣。
当天,他在微信上深情地写道: “2019年8月29日,值得铭记的时刻!作为装备制造业非公企业代表,非常荣幸与各行业翘楚共同入选新中国百名非公经济优秀建设者,汇聚京西 (宾馆),接受中央领导接见表彰,聆听箴言,深感重任在肩。坚定弘扬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精神,力争上游,再创佳绩!”
像晋工机械、毅君铸造一样的中小企业,福建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谱写了迈向福建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锦绣篇章。
夜幕降临,闽江两岸的灯光次第升起。在滔滔江水之上,在舒适的游轮座椅上感受夏日凉爽的微风,尽情欣赏海峡金融商务区精彩的灯光秀,沉醉的夜景令人难以忘怀。
我们从省会福州市到偏远的南平市,自沿海厦门市到内陆龙岩市,一路走来,欣喜地发现:福建工业迎来了发展的 “黄金期”。这是百年以来,中华复兴路上,福建工业展现的历史担当,福建工业向党和人民政府交出的崭新画卷。
(四)制定规划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阳光灿烂,天蓝水碧。福州的天气,总是那么宜人。为进一步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良好舆论氛围,重点通报相关领域 “十三五”以来发展成就和精心谋划 “十四五”发展思路、制定相关领域专项规划情况,11月13日,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发布会。
“工业总量迈上新台阶,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工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 第一场发布会上,福建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兰文通报的工信领域 “十三五”以来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许多数字振奋人心。
从福建工业质量效益来看,2019年规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48点,创历史新高;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788亿元 (居全国第5位)、利润总额4326亿元,分别为2015年的1.43倍、1.83倍。2016~2019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5.38%,超序时进度15.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4%,提前完成福建省 “十三五”目标任务。
从企业竞争力来看,福建省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到46家,青拓集团、紫金矿业营收超千亿元;现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31家、国家级60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222个、国家级22个;时代新能源动力电池、青拓不锈钢、恒申集团己内酰胺、福耀集团汽车玻璃等许多产品产量居全球前列。
从工业结构来看,2016~2019年,电子、机械、石化三大主导产业规上增加值年均增长9.1%,高于规上工业0.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年均增长12.6%。电子信息产业 “填芯补屏”取得突破,引进落地福州京东方、厦门天马微、联芯集成电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向 “增芯强屏”跃升。机械装备产业,宁德上汽、时代新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智能制造加快发展,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25家、示范基地5个,列入工信部试点示范项目15个。石化产业形成 “两基地一专区”,中化泉州100万吨/年乙烯及炼油改扩建、永荣科技和申远新材料CPL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实施 “机器换工”6万多台套,重大装备106套。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工程,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15年的18%提高到2019年的23.8%,总量是2015年的2倍。全省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达19个,比2015年增加10个。
透过这些数字,特别是透过数字后面的故事,我们读到的是福建工业界的艰辛和拼搏;是福建省工信系统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不懈努力和进取的结晶。
回顾历史,无比自豪;展望未来,信心满怀。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特殊背景下,站在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福建工业责任重大。
“我们将着力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突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坚持工业绿色发展,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在11月13日召开的第一场发布会上,福建省工信厅领导表示,“十四五”福建省工信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超越,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在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上, “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梳理产业链薄弱缺失环节,强化招商引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高龙头企业带动力,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效应和较强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链。
在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方面, “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家创新作用,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组建创新联盟,开展关键和卡脖子技术攻关,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构建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
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方面, “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方案,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应用与融合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在工业绿色发展方面, “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将强化能耗强度和总量 “双控”,组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和循环经济发展项目,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用能权交易制度,建设绿色制造体系。
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方面, “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将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简政放权,深化 “放管服”改革,优化对企业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又是一个不眠夜。为抓好 “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福建省工信厅成立了工作专班,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全力以赴抓好规划编制工作。
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编制的根本遵循。福建省工信厅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及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把握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内涵实质、目标要求、重大举措。
全面认真总结评估 《福建省 “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规划》实施情况,深入分析 “十三五”工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总结好的经验、措施,分析短板弱项,提高 “十四五”规划的针对性。
确立分行业夯实规划编制基础工作的方向。通过组织力量制订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化、纺织鞋服、食品、冶金、建材、医药等8个行业发展行动计划,在此基础上研究制订 “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
在进行规划编制时,坚持开门问策和集思广益,借助互联网、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借力借智,广泛征求专家、企业等意见建议。
“经过认真研究谋划 ‘十四五’制造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主要任务等,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已形成初稿。”福建省工信厅领导表示,初步拟订 “十四五”期间,力争工业保持中高速增长,推动电子信息制造、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纺织鞋服等4个产业超万亿元,食品、冶金、建材等产业超5000亿元,形成20个以上超千亿元的重点产业集群。同时,初步梳理近千项、总投资超万亿元的 “十四五”工业重点支撑项目。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国之大者。”工信部副部长王志军指出,制造业无论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还是在即将开启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始终担负重大使命,责任光荣。
许多专家认为,在产业规划中,不应有短视的产业观,要有技术迭代升级的前瞻观。如果只追求高产值,只看中能提供百亿、千亿产值的产业,而忽视了产值背后的含金量,也许会陷入产业发展滞步甚至倒退的困境。福建省的 “十四五”规划立足实际,科学制定,面向大局、全局和长远未来,将是福建工业迈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蓝图和重要指南。
在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福建工业以国内经济循环来加速制造业兴起、加速产业升级与科技升级,用内循环动力推动出来的产业升级与科技升级来提升自身竞争力,从而占领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用经济内循环需求,吸引更多经济体主动对接,主动根据需求做配套,从而形成更大经济体、更加细分的产业分工。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具备全球最强制造能力,已全面实现工业化的经济体,在未来的征程上,惟有按照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我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而努力。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福建工业任重道远。
曹德旺说: “企业家的责任有三条:国家因为有你而强大,社会因为有你而进步,人民因为有你而富足。”许许多多优秀的企业家正在福建的工业战线为此奋进。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是中央赋予福建的重大历史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是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福建工业界正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五中全会精神上来,不折不扣推动五中全会精神在福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新的贡献。”推开窗,眺望着蓝天,翁玉耀深情地说。
福建要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向前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福建工业的力量。
这是福建工业的百年梦想!
福建工业人正大步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