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动态 长春新区企业办证“一次不跑”
■ 中国工业报 王 斌 近日,坐落在长春新区的中小微企业发现,该区一直致力于为企业打造的 “智慧、高效、便捷”政务服务又有新突破:通过刚刚推出的 “惠企E办”审批系统申报营业执照竟然实现了一次都不用跑。 据了解, “惠企E办”是长春新区创新整合服务资源,以初创企业、小微企业为突破口,紧紧围绕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需求,在企业较为集中的地方设立的电子终端办事系统。该系统主要是通过全面受理中小微企业前期指导、登记初审、年检、换照以及个体工商户的开业、变更、歇业等业务,保障企业不出园区即可实现手续办理、终端打照等政务服务,最终使中小微企业办证由原来的 “最多只跑一次”变成 “一次不跑”,进而真正实现了办证 “零”等待, “零”干预。 日前,在长春新区各类企业孵化器集中的摆渡创新工场 “惠企E办”服务点,一个刚刚领到了营业执照的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 “惠企E办”系统的运行不仅仅是让摆渡创新工场周边的3815户企业享受到这一贴心服务,更重要的是,这一创新举动还极大地鼓舞了众多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加快复工复产、创新创业的信心。 长春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接下来他们还将在多个 “惠企E办”服务点和政务驿站进一步大力推行智能终端系统,立足中小微企业发展需求,引进更多的智能设备和互联网技术,鼎力扩大服务项目和范围,力争将全区的创新创业软环境打造的更佳。 未来智能穿戴:把计算机“织”进纤维里 ■ 君一和 11月中旬,刊发于 《自然》杂志官网的一篇文章显示,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超灵敏、弹性极强、可嵌入到纺织品和柔性机器人系统中的应变传感器,由其组装的智能织物可在大部分情况下保持原状。举例来说,由这种智能织物制成的衣物,不仅可以让人们把计算机 “穿”在身上,而且在无数次清洗、拉扯后依旧能够正常使用。 据英国剑桥大学预测,2022年采用智能纺织品的可穿戴产品市场将达到700亿美元。在智能织物领域的研究中,织物电子技术占有重要席位。此前在香山科学会议召开的学术讨论会中,相关专家专门探讨了织物电子、传感和计算的学术前沿、核心技术与应用展望。 在纤维层面构造集成电路 “织物电子是一种在纤维或纤维集合体 (或面料)维度上生成电路、传感 (执行)、能量、计算和通信器件的电子技术。”电子科技大学移动计算中心教授陈东义表示, “以织物电子为支撑理论和技术的智能织物与服装将驱动人类社会迈向泛智能时代,重构人类生活和生存方式,催生新兴战略产业。” 据了解,织物电子是基于技术演进提出的新概念,涉及电子织物在传感执行和计算上的功能实现等领域,与柔性电子等有着明显差异。 “柔性电子是将有机或无机材料电子器件制作在柔性或可延性塑料或薄金属基板上,通常包含电子元器件、柔性基板、交联导电体和黏合层等4个部分,主要采用 ‘印刷’的方式实现。”陈东义说, “但是,织物电子可以采用有机、无机和蛋白纤维材料为原料,还能够使用编织、刺绣、针织、熔喷与黏合等工艺。” 在织物电子技术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就是织物电子器件。 “织物电子器件是指具有产生、传输、调制和测量电子功能的纤维或纤维集合体 (纱线和织物等)。”香港理工大学智能可穿戴研究中心陶肖明教授说,织物电子器件有两类,一类用具有电子功能的材料直接生成纤维、纱线或织物,另一类用微电子器件如芯片结合于纤维中再形成多功能织物。织物电子器件具有柔性、大面积、三维变形、轻盈、透气、穿着舒适等优势。 织物电子发展的最大瓶颈 现实情况是,我们目前所能接触到的智能织物主要是把智能器件镶嵌在鞋子或衣服上,然而这并不是织物电子的终极追求。 “目前织物电子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传统电子领域产品开发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大多数智能服装研究主要专注于如何将器件和模块缝制或嵌入到衣服中,以及如何增强可靠性、牢固性等技术问题,而忽视了纤维和织物电子研发与加工技术问题。”陈东义指出。 陶肖明认为,织物电子技术能够结合传统纺织品的舒适性、外观和电子产品的功能性、连接性,无疑极具市场潜力。但是可靠性、交叉兼容性、设备适用性、材料可用性和间接成本等方面的挑战,一直阻碍着织物电子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形成织物电子器件或系统需要应用传感技术、数据传输和存储技术、数据显示技术、能源供给技术、连接技术等。如何在保持电子器件功能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兼顾织物优异的可穿戴特性,这是目前织物电子发展的最大瓶颈。”陶肖明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