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六大体系 安徽制造业发展指数领跑中部
■ 中国工业报 徐 斌 中国工业报从安徽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十三五”以来,安徽省经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狠抓技术改造、智能制造、专精特新、安徽精品、工业设计、民营经济、节能环保 “五个一百”等一批特色品牌工作,全省工业经济呈现有规模、有速度、有质量、可持续的良好发展态势,2016年~2019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6%,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2018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2019年数字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民营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九位、中部第一位。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牛弩韬表示,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安徽省经信厅着力构建六大体系。 构建 “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体系 围绕 “铜墙铁壁”促升级。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工程,每年滚动实施亿元以上重大技术改造项目1000项以上,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淘汰炼铁产能224万吨、粗钢产能302万吨,提前完成 “十三五”去产能目标任务。冰箱、洗衣机、彩电、空调四种家电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瞄准 “芯屏器合”育集群。大力实施 “建芯固屏强终端”战略,新型显示实现 “从砂子到整机”的整体布局,集成电路集聚产业链企业300余家,微型计算机产量居全国第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国10%以上,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超50%,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全球第一。积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智能语音入选首批国家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中国声谷”成为工信部批准的第一个 “中国”字号人工智能产业基地。14家基地被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两成左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贡献了五成以上的工业企业利润,产业集聚和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发展质量居全国前列。 形成 “智能引领”的先进制造体系 深入实施 “机器换人十百千行动”,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00余个,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2.1万台;大力实施节能环保 “五个一百”行动,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79家、绿色产品197种、绿色园区9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6家,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9.3%,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左右,绿色产品、工厂、园区、供应链 “四位一体”的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 全力实施 “三品”战略和 “安徽工业精品”培育行动,培育省级新产品3000余项、 “工业精品”504个,合芜滁荣获全国 “三品”战略示范城市。组织实施服务型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培育省级及以上示范企业102家、工业设计中心130家。 搭建 “创新融合”的平台支撑体系 打造高端展示平台。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每年评选发布制造业发展10强、10快县 (市、区)。打造创新合作平台。深入实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创建省制造业创新中心28家,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14个,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392家,其中国家企业技术中心90家,居中部第1位、全国第6位。目前省级以上技术中心所在企业,以占规上企业7.2%的比重,实现了60%以上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 打造产销对接平台。成功打造世界级高端智能新型家电产品、新型显示等展销平台,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中博会、工博会,举办工业机器人、装备制造等产销对接会,产品市场不断拓展。 培育 “协同融通”的企业梯队体系 扶小育新增主体。连续多年举办 “创客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特别是2020年 “创客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工作经验做法,得到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认可,国务院领导批示予以肯定;大力推动 “个转企、小升规”,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近2万户,各类市场主体565.7万户,其中民营企业150万户。 专精特新提质量。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发展的意见,修订 《安徽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设立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发展基金,全省 “专精特新”企业2618户,以占全省规上中小工业企业14%的数量,贡献了24%的营业收入和25%的利润,涌现出86个国家级行业 “小巨人”。 精准引导强龙头。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科大讯飞、长鑫存储、埃夫特、应流集团等成为行业翘楚,9家皖企入围中国500强企业,海螺集团、铜陵有色连续两年入围 “世界500强”。 打造 “三位一体”的政策引导体系 在赛迪研究院2019年全国各省制造业营商环境评价中,安徽省营商环境排名第7,其中“政策”项排名全国第2。聚焦制造强省,高规格召开 “制造强省”万人大会,实施 “制造强省”行动方案,推动出台制造强省、机器人、集成电路、 “三首一保”、中国声谷、5G等系列 “政策10条”,每年省财政投入上百亿元资金支持企业产业发展,制造强省建设步入快车道。聚焦民营经济,召开民营经济发展万人大会,制定实施 “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民营经济政策30条”,连续三年出台降成本“20+10+20”政策包,累计为企业减负超过3000亿元。2019年民营经济占GDP的60.4%,贡献率为62.6%。 聚焦数字经济,出台数字经济和5G发展规划、政策,培育 “皖企登云”企业近万家,全省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数居全国第4,工业数字化指数全国第一。 建设 “高效联动”的工作推进体系 提出了 “工业强省、创业富民、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的工作理念,塑造了 “创新、融合、求实、服务”的经信精神,弘扬了 “奋发奋进、包容和谐、向善向上、诚信感恩”的经信文化,干成了一批急事、难事、要事。做好抗疫物资保供这个急事。 坚决扛起 “战疫”物资保供政治责任,狠抓生产服务和科研攻关,实现高速成套口罩生产装备、红外测温仪、N95口罩等 “零”的突破,防护服、口罩日产量较疫情初期分别增长343倍和1442倍,支援武汉医用防护服46万套,是全国三个做出重要贡献的省份之一。 牛弩韬表示, “十四五”期间,安徽将坚持 “制造为基、企业为本、创新驱动、品质引领、数字赋能、融合共进”,统筹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力争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30%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中部领先、长三角领先,构建形成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安徽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为实现 “两个更大”目标贡献经信力量。 回眸 “十三五” 见证 工业新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