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跃良 张少榕
历时5个多月的首届 “海丝杯”海峡两岸 (泉州)工业设计大赛近日举行了颁奖仪式,来自台湾艺术大学刘禹彤的 《共生 Sym-biosis(庭院植栽之洒水器具)》和来自天津美术学院李春雨、于凡雅、李琳、舒玉婷的《洛阳桥IP形象设计:万安桥团》分获首届“海丝杯”海峡两岸 (泉州)工业设计大赛智造+科技创新组和非遗+文化创意组金奖。
贴合产业方向
首届 “海丝杯”海峡两岸 (泉州)工业设计大赛以 “设计赋能 新城创未来”为主题,面向海峡两岸征集创新设计作品。大赛设置智造+科技创新和非遗+文化创意两个组别。其中,智造+科技创新组以台商区智能交通、健康医疗养生、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为主要设计创新方向;非遗+文化创意组以文化引领产品创新,围绕台商区海丝艺术公园、八仙过海和洛阳桥等重点旅游项目,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景观和工艺美术等文化特点,用创新的手法为台商区设计具有特色的IP形象。
大赛启动以来,两岸高校及设计机构积极踊跃参与,其中大陆作品覆盖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30多个省市或地区;中国台湾100余所高校、10000余名专业设计人员为大赛加油助力。本次大赛共征集到海峡两岸优秀设计作品2870件,作品高度贴合台商投资区产业需求。其中,境外(含港台)投稿1069件,占比37%;社会投稿837件,占比29%;院校作品覆盖122所境内外高校。
颁奖仪式之后, “设计赋能·新城创未来”成果展正式开展, 30余件 “海丝杯”工业设计大赛优秀作品首次公开展示。大到智能装备、针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的辅助设备,小至伴手礼、文创小物,展览从不同品类和角度,聚焦智能、生活、非遗创新等主题给予呈现。
致力成果转化
首届 “海丝杯”海峡两岸 (泉州)工业设计大赛致力于设计成果转化,通过持续对接、搭建平台、稳步孵化等方式,实现了人才与企业、项目与资源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推动了设计与当地产业的融合,为台商区新城营造创新未来。
泉州市台商投资区党工委副书记苏延辉表示,希望通过大赛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优秀设计资源与台商区产业的融合发展,设计赋能,促进大赛设计成果、人才对接落地,打造台商区 “泉台创新对接第一门户”的品牌标签。
据了解,大赛设立金、银、铜奖和优秀奖等48个奖项,成功转化的智造+科技创新组金奖、银奖获奖主体可分别获得政府给予的7万元、3万元落地资金奖励;非遗+文化创意组金奖、银奖获奖主体可分别获得政府给予的3万元、1万元落地资金奖励。大赛金奖、银奖、铜奖获奖项目落地泉州后,项目第一核心成员将争取纳入泉州 “港湾计划”高层次人才建议人选进行管理和服务,经确认后,可享受相应工作生活待遇。为提高参赛者福利,大赛同时加设了成果转化奖,重点鼓励优秀设计人才、设计项目转化落地。
大赛由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泉州市台港澳办联合指导,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科技经济发展局共同主办,泉州市工业设计协会承办,吸引了中国工业报、中新社、福建日报等50余家媒体的关注,媒体传播覆盖人次超百万。
图为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副书记苏延辉为 “海丝杯”海峡两岸 (泉州)工业设计大赛金奖获得者颁奖。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