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成焦点 “十三五”光伏装备迅猛增长
■ 中国工业报 李芳蕾 今年以来,包括隆基股份、晶澳科技、阳光电源、福莱特玻璃、中环股份、通威股份在内的光伏行业代表性装备企业都取得了优异的市场业绩,保持了近年来的发展热度。隆基股份三季报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63.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44%。晶奥科技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66.95亿元,同比增长23.5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12.91亿元,同比增长85.29%。中环股份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33.77亿元,同比增长11.32%;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8.46亿元,同比增长20.57%。阳光电源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19.09亿元,同比增长65.7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11.95亿元,同比增长115.61%。此外,莱福特玻璃,通威股份等企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均在10%以上,利润同比则分别增长了59.94%,48.57%。 从行业来看,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疫情下,我国光伏装备行业表现出顽强韧性,制造端保持增长,国内市场恢复性增长,出口市场稳中有进。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生产多晶硅29万吨,同比增长18.9%;生产硅片115GW,同比增长 15.7%;生产电池片93GW,同比增长13.1%;生产组件80GW,同比增长6.7%。前三季度,国内光伏新增装机约18.7GW,同比增长17%。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前三季度,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市场仍然保持稳中有进,光伏产品出口额约141.5亿美元,同比减少12.8%;组件出口量约53.6GW,比去年同期52.3GW略有增长。2020年光伏装备行业企业的抢眼表现,为行业的 “十三五”收官之年写下了美好注脚。 “十三五”增长迅猛中国光伏装备竞争优势明显 12月10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在 “2020年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年度大会”上全面总结光伏行业 “十三五”的发展成就时以 “引以为傲” “了不起”等词语充分肯定了我国光伏行业在 “十三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王勃华指出, “十三五”期间,我国光伏行业无论从贸易、技术、产业上都取得了引以为傲的成绩。 贸易上,美国自2011年开始推动对我国产品加征关税,“反补贴、反倾销、201、301”手段均使用过。在此压力下,我国光伏产业通过自主创新,不但没有被压垮,而且越来越强大。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约为800亿美元;2016年~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组件出口总额约为630亿美元,保持了高速增长。 技术上,我国已有多项技术取得全球领先水平。无论是晶硅还是薄膜,无论是产业化还是理论阶段。具体来看,在硅片上, “十三五”期间,我国单晶单炉投料量提升5倍,硅片的薄片化从190μm降到170μm,金刚线的细线化从80降低到45~60μm。在单晶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上,我国2016年为20.5%,而在2020年则达到了22.8%,部分领先企业超过23%。光伏主流组件的功率上,2016年为250W,2020年就达到了450W以上。此外,在 “十三五”期间,我国光伏企业/研究机构19次上榜NREL电池片转换效率纪录表,其中保持纪录的有4项。 产业上,我国光伏产品性价比全球最优,各环节产能规模全球第一。产业自给率也最强,基本上实现国产化 (设备、零部件、原辅材、软件系统、标准体系等等)。 “十三五”期间,我国光伏各环节成本稳步下降,其中,多晶硅价格下降了24.9%,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均下降了50%以上,系统价格下降了47.2%。麦肯锡一项全面对比中美创新实力的研究显示,光伏是中国领先美国且具有极大 (也是最大)竞争优势的产业。 国际化布局上,据统计,我国已有近20家光伏企业通过合资、并购、投资等方式在海外布局产能,主要集中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截至2019年底,我国在海外布局的电池片有效产能达到17GW (同比增加39.3%),组件有效产能达21GW (同比增加16.0%),海外布局向包括硅片、逆变器、光伏玻璃、背板、EVA、电站开发、运营服务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扩展。 综合来看,在 “十三五”期间,市场端方面,截至2019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已经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已经连续5年位居全球首位。自主可控方面,我国光伏行业供应链基本自主可控;光伏专用设备市场规模达到250亿元,占全球市场的71.4%;逆变器、胶膜、背板、玻璃、支架、边框基本实现国产化,部分实现出口。在产业链上,我国光伏行业已经基本实现全产业链国产化;多晶硅产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组件产量连续13年位居全球首位;四个环节产量在全球占比均超过三分之二。全球化布局上,我国光伏企业在20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建厂,包括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玻璃等生产企业。光伏产品出口至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十四五”前景光明光伏位居再生能源首席 王勃华表示,展望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电势头迅猛,光伏成电力增量主体。在2019~2025年,可再生能源将满足99%的全球电力需求增量。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新增发电装机中占比将达到95%;光伏在所有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中的占比将达到60%。此外,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预计能达到9745TWH(相当于中国和欧盟用电需求的总和),可再生能源在全球总发电量中的占比约为33%,风能加上太阳能光伏二者发电量总和几近翻倍,预计将超过4000TWH。 在此背景下,全球光伏产业投资前景看好,疫情让投资者更清楚地认识到了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巨大潜在价值。从2019~2030年,预计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电气化和基础设施领域的累计投资将增加至49万亿美元,其中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约为11万亿美元。在光伏领域的年度平均投资将达到3180亿美元,在所有电力来源中居首位。 作为一个能源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我国一直非常注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光伏作为全球关注的产业,我国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布局,如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展望光伏装备 “十四五”规划,将进一步优化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加强光伏与工业、建筑、交通、通信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助力能源转型,从而促进光伏装备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