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设计扶贫·企业篇 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五粮液精准扶贫惠及群众近百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减贫事业的历史高度,精心谋划中国精准脱贫工作。2019年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的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将扶贫工作视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发挥企业优势,在基地建设、产业打造、消费帮扶、教育扶贫等方面积极实践,构建了一套精准扶贫模式,定点帮扶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屏山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5年以来,五粮液成立了扶贫开发攻坚领导组,通过选派扶贫干部挂职蹲点、依托地方资源建立产业基地、以购代捐促进产业生产、建设酿酒专用粮基地等多项举措,因地制宜帮扶对口贫困区县发展优势产业。 宜宾市兴文县地处乌蒙山区,曾是四川88个贫困县之一,也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受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原因影响,当地产业发展长期滞后,居民收入较低。在对口帮扶兴文县的过程中,五粮液将扶贫车间建在村上,让当地贫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同时,积极协助帮扶地区解决产品滞销难题,打造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的精准扶贫创新模式,使扶贫效应得以持续。 通过推进产业扶贫、打造扶贫车间,五粮液对口帮扶的县域经济产业发展得以加快,致富活力也得到了有效地激发。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兴文县玉屏镇九角村、共乐镇新阳村等贫困村建设的扶贫车间,就帮助500多名村民实现了就业脱贫。 在兴文县,五粮液以企业经营的理念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种养搭配、产业融合的五粮液青山岩竹林 (苗圃)产业示范基地,以纸浆竹为主发展竹石盆景、林下种养殖业等辅助产业,使贫困户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从上游的粮食原料种植,到中游加工酿造,再到下游的营销推广和服务,产业链长、产业跨度大是五粮液做好扶贫工作的独特优势。 理塘县平均海拔4300米,素有 “天空之城”的美誉。自2018年对口帮扶以来,五粮液针对理塘的生态优势,捐赠300万元并整合1600余万元援建了极地果蔬基地,实现产值15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向群众分红150余万元,使贫困户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依托主业建设产业示范基地,成为五粮液工业反哺农业、发挥优势、结合主业实现扶贫的特色模式。为了助力贫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五粮液还牵头筹建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构建 “五粮液+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农户”模式,让资金变为股金,让农民成为股东。 回望走过的脱贫攻坚之路,五粮液以大爱托起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期望。2015年以来,五粮液累计投入和整合精准扶贫帮扶资金超过26亿元,对口帮扶的宜宾市兴文县、屏山县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均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摘帽,直接对口帮扶335户138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受益贫困群众达到15万人以上,惠及群众近100万人。 目前,以五粮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为脱贫攻坚领导组组长,五粮液已经建立起领导抓总、分管领导抓细、部门统筹、党组织和干部落实的责任体系,形成了指挥部+参谋室+作战队三位一体的扶贫组织架构,实现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 (冯以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