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 中国工业报 孟凡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1月1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具体部署,其中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这一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党中央已经作出了决策部署,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要把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下一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主要是守住一条底线、健全一套政策、壮大一批产业。”刘焕鑫强调。 要构建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 刘焕鑫指出,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三农”工作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多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全力抓好各项措施落实,乡村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一是保供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过1.3万亿斤,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其他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二是农民收入连年增长,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城乡居民收入比不断缩小,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三是农村生态建设得到加强,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取得重要成果,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四是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刘焕鑫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就乡村论乡村,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投入更多资源力量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确保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按照五中全会的要求,农业农村部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 聚焦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县、乡、村一体化,积极引导在县内就业的农民工就地城镇化。 第二, 畅通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强化制度供给,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化财政投入保障,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打通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通道,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更多注入乡村振兴。城乡的资源要素要畅通起来,要流动。 第三,推进产镇、产村融合。以县为单位统一规划产业发展,引导二三产业向乡村布局,建设农业产业强镇,发展 “一村一品”,加强农村冷链设施和物流节点建设,把就业岗位和产值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 “十三五”以来,我国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设施水平稳步提升,二是科技支撑明显增强,三是绿色发展实现关键转折,直观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装备支撑、创新驱动、绿色引领的新阶段,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焕鑫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主要是加快三个体系的建设。 第一,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产业体系现代化。发展乡村产业,重点是建设 “三链”,即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贯通供应链,完善农产品流通设施;提升价值链,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第二,加强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加快生产体系现代化。重点推进 “四化”,即推进设施化,切实改善田间生产条件;推进机械化,研发推广实用高效农机;推进绿色化,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数字化,着力打造智慧农业。 第三,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快经营体系现代化。重点培育四类经营主体:推动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提高规模经营效益;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大力培育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