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转型:从资源大市迈向制造强市
■ 中国工业报 陈丙会 在山东城市版图上,济宁的荣光或许更多在于 “孔孟之乡”,但在探索文旅融合新动能以外,资源大市济宁更期待转型,亦渴望 “用硬实力说话”,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擦亮高端装备制造这一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告别产业增加值占工业的30%左右,煤炭税收占地方税收的30%左右,传统产业占工业的比重在70%左右,重化工业占工业的比重在70%左右这 “两个30%、两个70%”的产业格局,济宁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亦在2020年 “初见成效”。 2020年,济宁 “四新”经济投资增长6.3%、占比达54.7%、居全省第3位。其中,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再扩张,规模以上企业579户,实现营业收入806亿元,同比增长7.53%,实现利润38.84亿元,同比增长15.75%,分别占全市营业收入、利润的23.58%、13.66%。 以制造业强市为发展目标 2020年底,山东省 “十强”产业 “雁阵形”集群库入库产业集群名单公布,济宁工程机械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成为济宁市唯一入选该名单的产业集群。不同于济青烟等背靠 “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三核”的天然优势,济宁的突围,颇有些 “1%的天赋+99%的汗水”的意味。 要知道,国家战略的赋能对城市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深圳的改革开放样板,上海浦东的先行先试探索,无不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但对地处鲁西南,既非省会又不沿海的济宁来说,想要借力国家战略的东风,必须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坚定的改革意识。 从产业上来看,年产原煤8000万吨的济宁,是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13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和7个煤化工产业基地之一。“一天三顿饭,顿顿靠煤炭”的济宁因煤炭产业而兴,但如今,这个曾备受质疑的“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不仅催促着济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更构成了济宁借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 “底色”。 受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面临重大调整,突出科技创新驱动,中国制造迎来了“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制造业大省山东责无旁贷,且在 “追兵越来越近”的紧迫感之下,山东必须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探索。2018年初,国务院批复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这是国家战略对山东这一制造业大省的青睐,亦是对山东再出 “改革样板”的期望。同年,山东接连印发有关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及转型升级的规划,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列入新旧动能转换 “十强”产业之一,主动承载起 “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强国”的重要使命。 而产业结构偏重、创新驱动弱,如同山东制造业缩影的济宁,也感受到了 “腾笼换鸟”的紧迫感。从那时起,围绕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生物医药等优势传统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以产业集群培育为抓手,以产业链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成为济宁借力国家战略的主动实践与探索。济宁的目标,就是制造业强国下制造业强省中的 “制造业强市”。 打造产业链上新集群 迈入 “十四五”, “九个强省突破”目标厘清了山东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也为16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中, “先进制造业强省”对济宁的发展尤为重要。“提升产业链,延长产业链,每一个产业链、每一个产业都形成一个办公室,把产业链研究透,哪些是链主企业,怎么延伸产业链,这些是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济宁市委书记林红玉说。 据济宁市工信局局长刘刚介绍,2020年,济宁市制造业技改投资完成790亿元,居全省第2位,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3%。作为济宁市委、市政府重点培育的 “231”产业集群中的优势产业和“两高”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济宁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日臻完善,技术装备和研发水平逐渐提高。 山东通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济宁市工信局为打造高端制造业的产业链配套,为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制订了优惠政策。如政府对产业集群内的智能制造装备专利申请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 “去年企业围绕产业集群内高端装备申请发明专利10个,实用新型专利20多个。”山东通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而在政府加大对产业集群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扶持的大背景下,该企业高分子材料光伏浮桶装备获得集群奖励资金200万元,目前装备市场占有率在国内排名第一位。 历时数年,济宁不断延伸的高端装备产业链条,早已交织成为以工程机械、矿山装备、农机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高技术船舶、教育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及成套装备等七大主攻产业为主导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构成了济宁奔向高质量发展新未来的新增长极,更为济宁圆梦 “制造强市”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据了解,目前,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 “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支柱产业集群,兖州农机产业集群、梁山专用车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济宁高新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这其中,位于济宁高新区装备制造(工程机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 (工程机械)产业园区,是全国六大工程机械基地之一。据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济宁工程机械装备等特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显著,有效带动了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力推装备制造业高端化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靖士宽曾表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山东瞄准科技前沿,大力发展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内的五大新兴产业,随着产业的高端化转型,每年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意味着需要社会各界在先进技术、高端人才、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而科技创新的主体,正是企业。 日前,山东省发改委发布 《关于同意组建山东省工程机械产业创新中心的复函》,由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的山东省工程机械产业创新中心成功获批。据介绍,该产业创新中心是山东省第四个产业创新中心,也是山东省高端装备领域首个产业创新中心和济宁市首个省级产业创新中心。2月25日,济宁市人民政府致信山推股份公司,祝贺山推获批首个省级高端装备产业创新中心的同时,也着重对 “山推去年来持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产品结构和业务结构不断优化”提出了表扬。据介绍,2020年,济宁市委市政府为山推扶持 (减免)费用约5500万元,其中50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项目建设。未来,济宁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在资源要素配置上对山推股份予以重点倾斜支持。而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国家大型一类骨干企业,山推股份也以智能制造为主题,围绕 “数控”和 “智能”,突出 “智慧”概念,不断探索将数字技术融入到新产品导入、研发与制造环节,加快产品智能化进程。 回顾 “十三五”,济宁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链的升级与延伸,最终交织成一个个更具生命力与发展活力的产业集群。面向 “十四五”,借力国家战略的济宁,也将继续奔跑在制造强市的路上,实现从资源大市的转型与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