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级企业 中国船舶集团整合提速
■ 中国工业报 郭 宇 2021年12月28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中船科技和中国动力分别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其中,中船科技拟置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风电相关资产,而中国动力则将推进柴油机业务整合。 拟置入集团风电资产 中船科技公告称,间接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集团目前正在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事项,该事项预计涉及发行股份购买中船海装100%股权、中船风电发展88.58%股权、新疆海为100%股权、洛阳双瑞44.64%少数股权、凌久电气10%少数股权,并拟募集配套资金。 中船科技的目标是打造成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高科技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上市平台,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仍在船海业务基础上向外延展,系以全资子公司中船九院的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等业务和全资子公司中船华海的船用设备业务。 官网信息显示,中船科技此次拟置入的风电资产中,中船海装成立于2004年1月,是专业从事风电装备系统集成设计及制造、风电场工程服务及新能源系统集成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风电整机厂商前五强、全球陆上风电整机厂商前十强。 中船风电发展是中国船舶集团为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专门组建成立的专业化风电投资开发运营公司。首期注册资金15亿元,先后累计开发投资风场装机容量近300万千瓦。 推进柴油机业务整合 中国动力同日公告,中国船舶集团正在筹划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与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共同投资组建合资公司事项,用于出资的标的资产为交易各方所持的中船动力集团、中国船柴、陕柴重工和河柴重工股权。中国船柴、陕柴重工为中国动力全资子公司,河柴重工由中国动力持股98.26%,中船动力集团由中国船舶持股63.77%,中船工业集团持股36.23%。 中船动力集团和中国船柴的主营业务均涉及发动机及发电机组、船用主机及其零部件相关的锻件和金属结构设计、制作、销售等。 陕柴重工和河柴重工的主营业务均涉及船舶内燃机、内燃发电机组、内燃机及配件的研制和销售等。 重组打造行业 “航母” 中国船舶集团系由南北船合并重组而来。2019年10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船工业集团与中船重工集团实施联合重组。同年11月26日,南北船合并重组后形成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揭牌仪式,宣告 “南北船”合并重组落定,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南北船自2019年官宣合并后,其资本运作的进度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外界普遍认为,新成立的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相关资产的资本运作有望提速,毕竟南北船此前业务存在太多的交叉和重叠。 2021年7月2日,包括中船科技、中国动力在内的9家中船公司发布公告称,因国务院国资委将其控股股东的全部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船舶集团,导致中国船舶集团将成为公司的间接或直接控股股东。公告称,中国船舶集团未来将整合中船工业集团和中船重工集团的优势资源,重点发展海洋防务装备产业、船舶海工装备产业、科技应用产业、船海服务业四大领域,构建产业结构合理、质量效益领先、军工核心突出、国际竞争力强的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此次组建合资公司,意味着南北船合并后,中国船舶集团进一步推进动力资产整合。 我国船舶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重组后整合了我国海军武器装备和船舶海工领域的优势资源,围绕海洋防务产业、船舶海工产业、科技应用产业、船海服务业四大主业,建成了完整的军工科研生产体系,圆满完成了以航空母舰、核潜艇、大型驱逐舰、两栖攻击舰等为代表的重大装备研制建造任务。同时,贯通了民船海工从研发设计、总装建造、船舶配套到服务保障的全产业链条,形成了最完整的船海产品谱系,船海产品加快向高端、绿色和智能转型,市场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2021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9.1%,其中发明专利占比45%,年均增长20%。此外,科技应用产业加快壮大,在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应急装备等方面培育了一批支柱产业和优势产品。 造船业保持世界领先 以中国船舶集团为领军企业的我国船舶行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2021年前11个月,我国在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方面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市场份额。 进入12月份,我国进入造船完工交付的密集期。12月10日,由中国船舶黄埔文冲建造的我国首艘以液化天然气为动力的双燃料多用途气体运输船在广州交付;12月14日,中国船舶广船国际为北欧最大的航运和物流公司建造的高端客滚船也在广州交付。在完工交付的同时,许多大船迎来建造的重要节点。12月17日,我国首艘大型邮轮在中国船舶上海外高桥造船基地顺利实现整船起浮,标志着国产大型邮轮全船结构建造完成,将全面进入内装和系统调试新阶段。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7.9%,承接新船订单量同比增长182.6%,手持船舶订单量同比增长35.9%,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5.5%、53.3%和47.8%,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市场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