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10部门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十部门日前联合发布 《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自愿合作,从产业维度、区域维度等提出转移的重点方向、重点产业和保障措施。 《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西部、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显著提升,各地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立足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优势显著提升,制造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区域协同显著增强。 从产业维度, 《意见》提出,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向中西部劳动力丰富、区位交通便利地区转移;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等创新要素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地区转移等。 从区域维度,按照 《意见》,将引导各地统筹资源环境要素禀赋、产业发展基础、能耗双控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差异化承接产业转移。一是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提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重点承接方向。二是重视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产业发展,挖掘发展潜力、拓展发展空间、鼓励承接发展特色产业。三是推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进行更高质量地转移承接。 业内人士表示, 《意见》是我国产业转移领域的首个纲领性文件,有利于优化我国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性,拓展制造业产业发展新空间。 (龚 兴)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产业专利储备不断加强 截至2021年底,我国国内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5件,较2020年提高了1.2件。1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认为,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旨在客观评价我国创新发展水平,引导专利向追求质量转变。作为预期性指标,该指标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主体发挥作用。 从2021年统计数据来看,我国高价值发明专利规模稳步扩大,发明专利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 “十四五”良好开局,具体来看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储备不断加强。截至2021年底,我国国内 (不含港澳台)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79.2万件,较 “十三五”期末增加了11.4万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二是维持年限较长有效发明专利增长较快。截至2021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2.3万件,同比增长27.7%,占国内总量的比重达到了11.9%,较 “十三五”期末提高了0.6个百分点。三是创新主体海外布局能力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底,我国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有效发明专利为8.3万件,同比增长21.8%,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拥有其中的近9成。 葛树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以实施强国建设纲要和 “十四五”规划为总抓手,突出指标的质量和价值导向,充分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以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助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孟凡君) 国资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入冲刺阶段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1月17日,从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举行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题推进会上获悉,截至2021年年末,中央企业、各地国资委和地方国有企业挂图作战、跑表计时,实现三年改革任务70%的年度目标,取得一系列重要阶段性成果。 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介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五大阶段性成果:一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实现 “双丰收”,董事会制度体系基本形成,董事会建设实现应建尽建。二是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呈现新格局,完成一系列重大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有力有序清退低效无效资产。三是科技创新政策能给尽给、效果显著。四是三项制度改革实现大范围破冰破局,基本建立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五是国资监管大格局加快构建。 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将锁定攻坚任务进行重点推进。翁杰明表示,要因企因地因业分类改革,推进更多国有持股超过50%的上市公司引进积极股东持股5%以上,将国有股权比例低于50%,特别要将低于三分之一的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作为重点,探索实施差异化管控。 (李子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