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地方两会 拥抱数字经济 江苏做强做大“关键增量”
■ 中国工业报 马 艳 2021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达到11.6万亿元、增长8.6%,总量再上一个万亿元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8%,占比全国最高……在日前举行的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江苏省代省长许昆林作政府工作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从六个方面回顾总结了2021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稳”制造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又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困难和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江苏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全国经济发展 “压舱石”,肩负稳定宏观经济的重大责任。 2022年,江苏要如何 “打拼”? 报告提出,江苏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5%左右;外贸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稳中提质,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基本稳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降低3%、4.4%左右。 许昆林表示,做好今年工作,既要把握年度特征,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更要锚定长远目标,聚焦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 “六个显著提升”,注重系统性谋划、规律性把握、整体性推进,确保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许昆林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统筹协调。 勇攀创新 “高峰” 报告指出,新征程新一年,要在更高起点推进高质量发展,关键是突出前瞻性创造性,提高精准度精细度,重点要做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不断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等十个方面的工作。 2022年科技创新怎么干?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中优势力量向创新“高峰”攀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发挥财政专项资金撬动引领作用,聚焦先进材料、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亟需突破的领域,全面推动重点项目攻关 “揭榜挂帅”,统筹抓好180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组织实施前沿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部署推进100项重点基础研究项目,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对接融通,着力突破 “卡脖子”环节。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等 “国字号”平台,争取更多国家级大科学装置布局江苏,加快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建设步伐,出台省实验室 “人才科研特区”政策,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展现江苏担当等。 “强大”数字经济 “要坚持把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 报告明确,要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努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把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智改数转”)作为重要抓手,加快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和 “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积极创建国家级 “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推动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落户。支持500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智改数转”。鼓励优秀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大型平台输出 “智慧脑”,带动中小企业开展 “智改数转”。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持续实施“产业强链”和 “百企引航、千企升级”行动计划。 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也是2022年江苏省的重点工作之一。报告指出,要以落实 “双碳”任务为引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与减污降碳成效挂钩的财政政策,平稳有序落实 “双碳”目标,防止 “碳冲锋”和 “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推动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空间结构优化调整,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和氢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发展,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电降耗减排,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促进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 “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 “双控”转变。大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加快建设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提高产业发展的 “含绿量” “含金量”等。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市场需求仍然乏力,部分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仍较困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较大压力,不少重点领域‘卡脖子’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基础还不够坚实,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许昆林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