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 稳住经济大盘 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 中国工业报 孟凡君 创伟业描就风景,展宏图铺呈春光。当前,我国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完全可以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认为,考虑到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各种不确定性,5.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既符合高质量发展新常态,也符合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事非经过不知难。202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我国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 “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2022年,我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特别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说,2022年,我国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善于运用改革创新办法,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全国上下 “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真的是 “有的忙”了。 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 当前,我国经济尚处在突发疫情等严重冲击后的恢复发展过程中,国内外形势又出现很多新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因此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 “六稳” “六保”工作,注重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认为,经过突发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尚处在恢复发展过程之中,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国内外形势变化又带来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很多情况超出预期。同时,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不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疫情多地散发、部分地区严重洪涝灾害、电力煤炭供应一度紧张等问题接踵而至,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不断加大,宏观调控面临不少“两难” “多难”抉择。 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2022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特别是亿万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创业创新的巨大潜能、共克时艰的坚定意志,积累了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我国经济一定能顶住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对此,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强调: “稳住经济大盘至关重要。”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2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但是,我国稳增长不是只要速度不要质量,而是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分析,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确定来看整体基调积极进取,是一个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并具有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作用的经济增长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着力办好自己的事,尊重发展规律、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把各方面干事创业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全国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搞 “粗放型”发展。 切实把投资关键作用发挥出来 民之所望, “政”之所向。民有所呼, “会”有所应。政府工作报告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和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拿出了实在管用的硬举措,出台了很多政策 “大礼包”,既接 “天线”又接 “地气”。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我国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增强有效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优化投资结构,破解投资难题,切实把投资关键作用发挥出来。2021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内部流动性持续改善,盈利能力逐步回升。但是相较之下,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多元化资本市场将有助于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得到进一步保障。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支持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大踏步进入资本市场。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2022年,我国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做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对国家重大项目要实行能耗单列,强化绩效导向,坚持 “资金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国制定涉企政策要多听市场主体意见,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我国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我国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务必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动力。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认为,报告中助力市场主体 “恢复元气、增强活力、青山常在、生机盎然、需要再帮一把”等关切话语直抵人心。 2022年,我国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认为,站在新起点上,资本市场仍需继续发力推进改革,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各项制度不断完善,进一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为宏观经济增添新的活力。向东表示,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 “大头”,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完善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支持企业家专注创业创新、安心经营发展。 支持实体经济要减税与退税并举 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直接有效的办法,实际上也是“放水养鱼”、涵养税源。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认为,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多重减负红利,有助于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实现从 “放水养鱼”到“水多鱼多” “水大鱼大”的良性循环。2022年,我国减税降费力度与2021年相比有增无减,明显超出市场预期,主要是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政策助力经济稳定的作用会随着减税降费力度全面加强。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我国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2022年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一方面,我国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另一方面,我国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雷军认为: “这既是及时雨,又是定心丸。” 2022年,我国减税降费突出特点是“组合拳”,既有减税、降费,又有缓税、退税,整体作用更为明显。国务院研究室国际司司长宋立介绍,2022年,我国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从增量和存量两方面入手,明显加大留抵退税力度,这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有利于企业恢复发展。 “政策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优先安排中小微企业,二是重点支持制造业。”宋立强调。 政府工作报告中 “含金量”很高的表述,传递出对亿万市场主体的呵护。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我国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实现为企业 “雪中送炭”,助力企业焕发出生机。一是要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作用,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覆盖面,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二是要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并且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支持中小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