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释放核能清洁高效独特作用
■ 中国工业报 余 娜 2022年全国两会上,来自中核集团的10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履职尽责,从核能助力国家 “双碳”目标实现、核工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国家能源安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等方面,积极为核工业做强做优做大、国家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加快完善核法规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顾军表示,核能作为安全、经济、高效的清洁能源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全球在 “后疫情时代”实现绿色、低碳复苏,具有独特作用和重要意义。应尽快出台统领我国原子能领域的基本性法律,完善与我国核大国地位相适应的法规体系,助推我国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转变,助力实现 “双碳”愿景目标,刻不容缓。顾军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 (征求意见稿)》已基本成熟,结合最新形势与战略需求,完善原子能法相关内容,尽快出台。 当前,放射性废物管理工作滞后于核能发展,我国急需制定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范管理,确保长久安全。顾军表示,现行相关条例以及部门规章中专门针对核退役治理监管的规范较少, “核安全法”局限于其法律定位,仍需通过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进一步细化;“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针对放射性废物治理的规定原则相对简单,需尽快制定。 1955年国家作出建立和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战略决策,中国核工业从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以1958年9月27日我国第一座实验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简称“一堆一器”)正式移交生产为代表,我国核工业逐步发展壮大,铸就了 “两弹一艇”惊世伟业,创造了 “国之光荣”,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指出,核工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正面临着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设立国家 “核科学日”,将有效加强核科普工作,激励核事业工作者,对我国核事业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为实现 “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 《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对新型电力系统进行了更加全面的诠释。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战略与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巍,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首席专家、战略与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王黎明共同表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比较优势和特性,与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相匹配。刘巍、王黎明建议,国家加快自主三代核电建设进度安排,有力推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核电在未来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和贡献,为实现国家 “双碳”目标,保障能源供给侧安全,落实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顾军以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罗琦指出,与传统热源相比,核能供暖对我国尽快实现 “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顾军、罗琦表示, “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是中核集团在泳池式研究堆50多年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针对北方城市供暖开发的一种安全经济、绿色零碳的堆型,具有极高的固有安全性,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与目前的燃煤取暖价格相当,且不需要对城市输热管网进行改造。 顾军、罗琦共同建议,从国家层面推动核能清洁供暖产业化发展,推动核能供暖项目尽快落地,保障核能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 推动与高耗能企业耦合发展 2021年12月20日,全球首座具有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特征的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在山东石岛湾首次并网发电。凭借其固有安全特性,高温堆可以靠近城市负荷中心建设。 王寿君指出,高耗能企业面临紧迫的碳约束。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在2019年我国的碳排放总量中,化石能源燃烧排放占比达99.7%;源自电力和热力生产过程排放的占比超过50%,工业占28%,两者合计超过80%,能源电力行业是我国推动碳减排的重点领域。高耗能企业的用能需求主要集中在电、热、氢等方面,一台60万千瓦的高温堆年发电量可达40亿千瓦时以上,且电力供应稳定。当前,高温堆可以通过汽轮机抽汽,实现热电联产,用于工业和民用供热、供汽市场。 王寿君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将高温堆为石化、钢铁等高耗能企业综合供能、供汽示范项目列为国家科技专项,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和实践工作,推动行业标准和行政法规的完善。加大力度推动相关企业的战略协作,以稳定的零碳能源支撑高耗能企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助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并为全球高耗能企业脱碳提供新的商业模式和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