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住关键核心技术“牛鼻子” 上海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 曾阳风 3月14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龚正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常务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强调按照市委要求,切实抓好贯彻落实,研究加快推动上海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部署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202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这是政府工作报告连续第4年提到 “数字经济”,从 “壮大数字经济”到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已逐步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 随着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速,城市能级稳步提升,上海已成为信息消费的新高地。2021年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13098.37亿元,同比增长20%;新生代互联网经济交出亮眼答卷,拼多多、哔哩哔哩、米哈游、大众点评等企业增长均超过50%,21家企业入围 “中国互联网百强”,位列全国第二。 据了解,目前上海初步锁定了数要素、数创意、云智算、智慧网、新场景、新循环、元安全和元宇宙八个新赛道,作为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的突破口。力争到2024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超过2.6万亿元,年均增长超过8%。 加快推动上海数字经济发展,牢牢牵住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 “牛鼻子”。会议指出,加快推动上海数字经济发展,要立足全球视野,发挥上海在场景和新基建等方面优势,牢牢牵住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 “牛鼻子”。要激发市场活力,培育领军企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形成让企业家发现市场需求、让市场验证赛道价值的良性循环。要加强数据治理,统筹发展和规范,加强对新业态新模式的研究,建立健全监管体系,维护国家安全、市场秩序和群众利益。 专家指出,新冠疫情加快了新旧动能的转化速度,也加速了上海对数字经济的系统性认知和建设,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会不断孕育出新的产业、业态和模式。数字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技术,而上海的优势正在于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力强,承担科创攻坚重任的同时,可释放出更多的创新红利。 一方面,数字产业涉及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技术彼此交叉、关联、支持,因此各领域必须系统推进。上海具有深厚的工业基础、人才集聚和先导产业先发优势,可以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生态。 另一方面,上海拥有全国最多、最丰富的应用场景,从工业到服务业,从生活到治理,通过场景进行大数据的采集、优化,使之真正成为各产业不断迭代升级和更多场景衍生、延伸的资源禀赋。 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杨浦区是上海创新浓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杨浦区聚焦源头创新,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整体转型,打造 “一带、一区、一圈”数字经济地标。 2021年1月4日正式揭牌的杨浦区 “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选址在杨浦滨江,围绕 “一带两区”布局,为区域在线新经济转型拉开了帷幕。 “一带”,即沿15.5公里的黄浦江岸线一带,推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率先落地。 “两区”则包含 “总部秀园”区和“研发创园”区。除了美团等头部企业以外,也将吸引更多行业隐形冠军和中小企业落户,形成完整的生态。 杨浦区 “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计划到2025年引进、培育、发展30家以上在线新经济头部企业,3000家以上在线新经济创新型企业,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涵盖工业互联网、远程办公、在线文娱、电商零售、无接触配送、在线教育、新型移动出行、在线研发设计等杨浦优势在线新经济行业。成为全国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创业基地和发展高地,全国经济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以及代表上海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创新地标。 在杨浦区城市数字化转型推进大会上,发布了 《打造上海市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全面推进杨浦区城市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和 《全力打造长阳秀带,实现在线新经济产业跨越式发展行动方案》,同时发布了十个 “揭榜挂帅”数字化解决方案应用场景,并成立了杨浦区城市数字化转型专家智库。作为全市首批7家经济数字化转型样板区之一,已被列入上海市经济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