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大支持北斗产业发展力度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主要负责同志就推动 “十四五”北斗产业发展,推广北斗规模化应用,以及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回答记者提问。上述负责人表示,在商业自主基础上,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带动力强、惠及面广的北斗产业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产业投资机构和担保机构加大对北斗相关企业的融资担保支持力度。 据介绍,北斗系统自1994年启动建设,从北斗一号、二号到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历时27年。目前,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应用初具规模。据统计,到 “十三五”末,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在产品制造方面,国内以北斗为核心的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创新持续活跃,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在行业服务方面,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农林牧渔等行业,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基础设施,广泛进入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大众应用方面,以智能手机和智能穿戴式设备为代表的北斗大众领域应用获得全面突破,包括智能手机器件供应商在内的国际主流芯片厂商产品广泛支持北斗。在政策法规方面,目前已出台与卫星导航相关的政策法规1000余件、国家标准32项、专项标准56项。 谈及 “十四五”时期北斗产业发展的主要发展目标,上述负责人指出,“十四五”时期要紧紧抓住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和开通服务的重大机遇,以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目标,提高北斗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优化完善产业生态,推动北斗应用深度融入国民经济发展全局。 (曾阳风) 自然资源部:中国海洋经济突破九万亿元 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0385亿元、新登记企业数同比增长5.7%、全国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4%——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近日发布的 《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亮出中国海洋经济 “成绩单”。 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中国主要海洋产业强劲恢复,发展潜力与韧性彰显。初步核算,202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0385亿元,比上年增长8.3%,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0%,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 “中国海洋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了9万亿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晓健说。 崔晓健表示,2021年,中国在海洋经济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关键领域技术取得新突破。统计公报显示,中国海洋高端装备研发制造能力进一步提升,海上LNG产业链族谱再添重器,国内首艘17.4万立方米浮式液化天然气储存及再气化装置顺利交付;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广东并网发电,国内首个 “海上风电+储能”海上风电场建设进入储能交付期;中国自主研发的首套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在渤海海试成功,结束了水下采油树系统依赖进口的历史……自主创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据悉,海洋新兴产业增势强劲,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8.7%、30.5%和16.4%,显著高于主要海洋产业增速,领跑海洋经济。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试点有序推进,截至2021年底,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36个;海洋船舶建造绿色低碳化发展加速,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占全年新接订单的24.4%。 (李子彬) 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河南发布282个重点建设项目 近日,河南工业和信息化厅编制了 《河南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2022年重点项目计划》(以下简称 《计划》)。 《计划》涵盖项目282个,总投资423.09亿元,其中2022年计划投资192.33亿元。 《计划》包括工业节能改造项目156个,总投资210.6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5.11亿元;工业节水改造项目27个,总投资14.1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88亿元;资源综合利用改造项目67个,总投资132.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6.52亿元;绿色低碳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应用项目21个,总投资64.4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24亿元;工业企业能源 (能碳)管理体系建设项目11个,总投资0.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0.57亿元。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节能与综合利用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计划》将促进河南各地市相关企业进行节能改造,总结改造经验,促进河南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重点项目实施将加快构建河南省数字化能碳管理为重点的绿色制造体系,提高能效、水效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 (曹雅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