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扫描
1-3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0% 4月14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最新数据,1-3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04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其中,3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9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 1-3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速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平均水平;全国17个省份全社会用电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和制造业用电增速均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化工和有色行业用电正增长,建材和黑色行业用电负增长。 分产业看,1-3月,第一产业用电量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6%;第二产业用电量132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第三产业用电量35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4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8%。 1-3月,全国制造业用电量96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4.3个百分点。其中,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合计53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8.4个百分点;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20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9.0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12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增速比上年回落31.8个百分点。 上海电力一季度光伏发电9.59亿千瓦时 4月13日,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上海电力”,600021.SH)发布公告,根据公司统计,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完成合并口径发电量145.3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55%,其中煤电完成101.4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35%,气电完成13.36亿千瓦时,同比上升30.33%,风电完成20.9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7.35%,光伏发电完成9.59亿千瓦时,同比上升15.18%;上网电量139.0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27%。 2022年第一季度,上海电力市场交易结算电量99.46亿千瓦时,同比上升115.60%。其中直供交易电量 (双边、平台竞价)55.41亿千瓦时,同比上升21.33%;短期交易0.1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7.82%;跨省区交易电量和发电权交易 (合同替代、转让)等4.44亿千瓦时;电网代购电量39.46亿千瓦时。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新增控股装机容量4.15万千瓦。其中:丹阳大力神光伏投产0.62万千瓦,宜兴和创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投产3.5万千瓦,浙江金华武义农业农村局光伏电站0.0025万千瓦,浙江金华武义县政府光伏电站0.0236万千瓦。 截至今年3月底,上海电力控股装机容量为1909.45万千瓦,清洁能源占装机规模的55.34%,其中:煤电852.8万千瓦、占比44.66%,气电286.62万千瓦、占比15.01%,风电379.84万千瓦、占比19.89%,光伏发电390.19万千瓦、占比20.44%。 包钢股份2021年业绩创上市最好纪录 4月14日,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包钢股份”,600010.SH)发布年度业绩报。公告显示,2021年营业收入约861.83亿元,同比增加45.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8.66亿元,同比增加606.09%;基本每股收益0.0631元,同比增加608.99%。 年报显示,包钢股份全年产铁1505.9万吨,同比增加7.33万吨;产钢1644.73万吨,同比增加83.67万吨;生产商品坯材1544.57万吨,同比增加76.07万吨;生产稀土精矿17.04万吨;生产萤石10.05万吨。利润总额36.90亿元,同比增长441.85%,创造了公司上市以来最好的经营业绩。 近年来,包钢股份大力发展以风电钢为代表的绿色产品,风电钢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包钢股份积极为冬奥 “碳中和”献力,2021年共向张家口地区供应风电钢4.87万吨。 对于今后的发展,包钢股份表示,到 “十四五”末,公司综合竞争能力将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成为稀土钢材系列产品标准的制定者;国内最强、世界一流的稀土新材料产基地;行业内卓越的稀土钢新材料优质供应服务商;成为我国钢铁行业品牌化、绿色化和智能化转型发展的践行者。 中国海油正式成立新能源分公司 4月13日,中国海油正式成立中海石油 (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分公司 (以下简称 “新能源分公司”)。新能源分公司的主要业务为开展海陆风光发电、加大CCUS科技攻关、探索培育氢能等。 近年以来,中国海油显著加快了布局新能源的步伐。2019年5月30日,中国海油正式成立全资子公司中海油融风能源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融风公司”),注册资金为20亿元,经营范围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及经营管理,从事清洁能源、新兴能源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 融风公司成立两年后,2021年10月19日,中国海油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江苏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容量投产运行。江苏风电项目海上风电场中心离岸距离39公里,规划装机总容量30万千瓦,包括67台风力发电机组、1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1座陆上集控中心、两回路220千伏电缆。 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表示,新能源分公司要进一步突出海洋优势,注重融合协同,加快发展海上风电,努力实现中国海油 “十四五”末新能源新产业收入占比达到10%的目标。 国内最大风电单桩下线 4月12日,由中信重工承接制造的国家电投揭阳 “神泉二”350MW海上风电增容项目首桩下线仪式,在中信重工装备制造 (漳州)有限公司举行。 据称,7号单桩直径8.5米到9.2米、长度102米、重1924吨;22号单桩最大直径10米,长度110米,重达2218吨,是国内目前产成的最大规格风电单桩基础,名副其实的“定海神针”。 2021年,中信重工新能源装备板块聚焦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装备,承制的国电投神泉、国电投徐闻等项目,共计近百套海上风电产品如期交付。公司可为627.50MW海上风电项目提供配套,助力清洁能源发电约18.83亿度,可节约标煤约75.30万吨,减少碳粉尘排放约51.20万吨,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7.69万吨。 2022年,中信重工不断加强与明阳智能,国家电投等战略合作伙伴的合作,在目前海上风电施工装备和基础桩批量生产基础上,谋划布局海上风电主机用大型齿轮和增速器、自动化控制和液压润滑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基地,实现海上风电核心装备的连续化、批量化、智能化生产。 (本栏目稿件由张楠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