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扫描
国内首艘500kW氢燃料电池船舶开建 近日,长航集团所属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研发设计的 “三峡氢舟1号”召开建造开工协调会,标志着国内首艘500kW级氢燃料电池动力船完成设计开发,正式进入实船建造阶段。 “三峡氢舟1号”由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造,长航集团所属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总体研发设计,采用中国船舶第七一二研究所开发的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动力系统,通过了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设计审图,该船交付后由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用于三峡库区及两坝间交通、库区巡查、应急等工作。 该船是一艘以氢燃料为主,并辅以磷酸铁锂电池动力的双体交通船,总长49.90米,型深3.2米,设计吃水1.85米。采用全回转舵桨推进,氢燃料电池额定输出功率500kW,最高航速达到28km/h,巡航航速20km/h时的续航里程可达200km,取得中国船级社燃料电池-动力1、绿色船舶-3、能效设计-3、智能船舶 (智能机舱)等附加标志。 “三峡氢舟1号”项目的设计开发,是长航集团紧抓船舶行业动力 “绿色、智能”转型发展机遇,突破氢燃料电池实船应用的关键技术而形成的燃料电池船舶实践项目,能较好地引领氢能源技术在内河船舶上发挥示范作用,是实现国家 “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径的又一积极探索。 中国石油新增氢能等新能源业务 近日,中国石油 (601857.SH)发布公告,宣布对公司经营范围进行调整,引发行业关注。根据公告,公司新增热、电、氢、碳减排、低碳技术等新能源业务经营范围,以及合成材料、生物基材料、石墨烯材料、电子专用材料等新材料业务经营范围。 修订后的新能源业务经营范围包括:地热资源开采、供暖服务、供冷服务;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 (配)电业务、供电业务;电池制造、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销售;机动车充电销售、集中式快速充电站、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电池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燃气汽车加气经营;新兴能源技术研发。 修订后的新材料业务经营范围包括:新材料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合成材料制造 (不含危险化学品)、合成材料销售;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销售;合成纤维制造、合成纤维销售;新型膜材料制造、新型膜材料销售;高品质合成橡胶销售;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生物基材料制造、生物基材料销售;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石墨及碳素制品销售;石墨烯材料销售;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 协鑫集成与彩虹新能源签订采购协议 5月20日,协鑫集成 (002506.SZ)公告,公司与彩虹新能源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公告称,为充分发挥双方各自资源优势,提升双方在各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约定于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期间,公司向彩虹新能源采购光伏玻璃,合作总金额预计为20.21亿元。 协鑫集成在公告中表示,随着公司合肥组件大基地产能逐步扩大,对于辅料光伏玻璃的需求日益增大。为降低光伏玻璃价格及供应波动对公司生产及成本的影响,公司通过与彩虹新能源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强光伏玻璃方面的供应链合作,保证光伏玻璃的稳定供应,有利于公司强化组件业务发展,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及竞争力。 据了解,协鑫集成合肥新建光伏生产基地产能陆续达产,预计到2022年底公司光伏组件产能不低于20GW,彩虹新能源在合肥同样设有产业基地,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将有效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显著降低物流成本。业内人士也表示,协鑫集成大手笔签订光伏玻璃采购协议,标志其生产经营状况的持续向好,在稳定的供应链保障下,将有望降低市场波动风险,起到提升经营业绩的作用。 我国首座光伏直供换电站在宁夏竣工 5月20日,中国首座光伏直供换电站在宁夏竣工投运。 该换电站系国能宁夏电力公司所属宁东公司“换电重卡绿色交通 (物流)示范项目”,项目一期共建成投运2座换电站,可服务100台换电重卡,厂内分布式光伏所发绿电直接提供换电站电量补给,换电站实行无人化值守,车辆可在3至5分钟内实现全自动能源补给。 柴油重卡一直是道路运输领域的污染物 “排放大户”,随着中国 “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的推动,换电模式已成为近年来符合城市交通发展需求的能源革命新技术和新模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周健奇介绍,传统纯电动重卡存在续航短、充电时间长、电桩少等问题,而换电重卡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在节省运输时间成本的同时,让换电模式成为充电的有效补充。 “普通换电站的电能来自电网供电,而光伏直供换电站的电能来自厂区内光伏电池板供电。”国能宁夏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光伏直供换电站主要对重卡使用电池进行更换,更加绿色、清洁,能耗也较少。 据了解, “十四五”期间,项目方将规划扩建光伏直供换电站,将约200台柴油重卡、工程机械车全部替换为新能源汽车,届时,每年较传统燃料汽车节省运输成本约11%,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7400吨及其他污染物排放346吨,同时还将实现运输车辆全方位数字化智能管控,形成新能源车辆充换电模式互补的良性发展生态,为中国新能源商用车生态链的建立打造范本。 (本栏目稿件由张楠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