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 观察 推动扩大开放与自主创新同频共振
■ 田 斌 5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发表的视频致辞中指出,“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是在世界经济社会秩序深受新冠疫情冲击,大国间贸易战、经济战不断上演,逆全球化浪潮大肆抬头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再次释放出扩大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 当前,国际变局对全球经济社会的影响愈加难以预测、难以评估、难以控制。美西方借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为由,联手向其发起空前严厉的经济制裁行动,旨在彻底摧毁俄罗斯经济,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自危机暴发以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断风险明显加剧,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明显增大,世界经济大有深度衰退之兆。毫不讳言,我国正面临着本世纪以来最为复杂的外部发展环境,美国对我打压遏制也同样更加常态化、全面化、公开化。其利用中美在某些科技领域的不对称性经济联系,对中国设置贸易壁垒,采取高技术限制,旨在全面遏制中国的快速崛起。 为此,我们既要顶住压力、保持定力,坚定走好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同时也要从当前国际秩序变动中吸取更多经验和教训,正确认识和把握开放与安全、对外合作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 一是推动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并行不悖,并非相互对立。我们不能只谈自主创新、自力更生而排斥开放合作。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自主创新就是要追求极端的产业闭环,实现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不可否认,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技术的确要靠自主研发,全力以赴攻关突破,必须要靠自力更生去奋斗,要靠自主创新去争取。正如2018年5月28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于关键核心技术,我们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因此,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就需要我们坚定信心、埋头苦干、自力更生,发挥体制机制优势,解决 “卡脖子”技术难题。这并不是全产业链环节都需要亲力亲为,自我设计、自我生产、自我服务。如果把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对立起来,就如同追求实现产业的硬脱钩。 二是要在扩大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二者相互促进。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同科技人员交谈时指出,“我们毫不动摇坚持开放战略,但必须在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与扩大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开放合作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对自主创新有着极大的助力作用。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有助于整合各种要素资源,促进国内外要素有序畅通流动、高效配置;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有助于融入和主动布局全球创新网络,完善开放式创新政策环境,建立对创新要素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环境,完善外贸投资体制机制,提高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和国际经济治理的能力。培育企业创新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以开放带动创新,加快利用各种创新要素全球整合、协同效果,加速自主研发能力。 三是加强自主创新也要善于开放合作,做到有机结合。持续推动自主创新要有勇气,更要有信心。创新绝不是小修小补,也不是凭空想象,而是要基于实际情况,提出新思想、找到新方法、探索新路径。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更需要合作。全球化背景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脱离世界而独自发展,也没有哪项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可以脱离合作而发挥价值。 今年以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复杂,病毒变种导致局部疫情出现反复已持续对国际贸易、投资、消费等经济领域带来巨大冲击。面对一系列挑战,我们更要做好两件事: 一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要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把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摆上突出重要位置,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优质企业培育力度。要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二是要继续扩大开放。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要主动开拓合作领域,主动设置创新议题,与合作国家共同致力于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竞争力和话语权。要积极营造合作氛围,努力把握合作机遇,以更加开放的务实举措,共同把市场蛋糕做大,把共商共享共建的机制做实,把合作的方式做活,把合作的动力做强,把合作的阻力缩小。 此外,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合作仍然十分紧密,贸易往来还在持续加深,工业发展因全球分工合作而兴、因各国封闭脱钩而衰。面对来自外部的各种围堵和打压,要高举开放合作的旗帜不动摇。面对美西方加大对我高科技技术的封锁和限制,要走好自主创新的自力更生之路,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增强产业体系的抗冲击能力。 总之,我们要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要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在加快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善于开展国际合作,努力走好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并行并重之路。 (作者为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