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伟大变革 量质齐升 我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 中国工业报 曹雅丽 6月2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辉历程,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正在加快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 经济发展实现量质齐升 赵辰昕表示,这十年,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超过1.2万美元。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21年我国创新指数升至世界第12位,在一些重要领域实现了很多历史性跨越。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潜力不断释放。 这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正在加快形成,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和社会信用等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形成,共建 “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 “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老铁路建成通车,雅万高铁等一大批项目扎实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境外投资存量从不足6000亿美元增至超过2.6万亿美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这十年,中国人民实现全方位生活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全链条精准防控 “动态清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就业质量显著提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城乡基本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惠及全体人民,民生兜底保障网进一步加固。 这十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大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 “1+N”政策体系。大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约26.2%。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胜利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推进。 这十年,中国经济安全得到全面加强。我国粮食生产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5G、基础软件、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可再生能源发展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加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 高技术产业规模实现翻番 数据显示,这十年,高技术产业规模实现了翻番。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杨荫凯表示,十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十年前的第34位提升到现在的第12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杨荫凯表示,这十年,我国创新和高技术发展领域取得了四个方面的巨大成就: 一是高技术产业体量更大。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9.95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9.91万亿元,规模翻了一番。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9.4%,提高到2021年的15.1%。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工业企业数从2012年的2.46万家,增长到2021年的4.14万家,成长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二是高技术产品质量更优。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1.68%,提升到2021年的2.67%,实现了 “从低于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0.23个百分点,到高出0.23个百分点”的重大转变。平板电视、无人机、智能手机、太阳能光伏等产品深受国际市场青睐,中国高铁、第三代核电、载人航天、北斗导航等大国重器成为国家新名片,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国际形象发生根本变化。 三是高技术产业基础更牢。我国始终把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摆在突出位置,布局建设了40多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力打造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怀柔、张江、合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基础研究经费提高3倍,国内发明专利、PCT国际申请量跃居全球第一。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2021年网民人数达到10.32亿人,连续9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 四是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更强。我国大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我国成为全球高度活跃的创新创业沃土。日新增市场主体数量的纪录不断被刷新,2013年以来新增的涉税主体纳税额已达4.76万亿元。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通信、智能驾驶等新技术开发应用走在全球前列,快递外卖、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新个体经济” “无人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创造了数以亿计的灵活就业岗位。 创新宏观调控支撑经济健康发展 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撑,其中宏观调控尤其重要。赵辰昕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和经济运行新情况新特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在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上,更加注重五个方面:明确调控理念,创新调控思路,把准调控着力点,丰富调控工具,增强调控合力。”赵辰昕表示。 赵辰昕表示,在明确调控理念上,始终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强化年度计划宏观引导,特别是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赵辰昕表示,在创新调控思路上,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不搞 “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更多依靠改革创新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 在把准调控着力点上,准确把握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聚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着力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畅通经济内外循环上下更大功夫,推动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在丰富调控工具上,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改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聚焦结构性矛盾,完善科技、产业、区域、环保等政策。 在增强调控合力上,强化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注重内外统筹,加强各领域政策的统筹协调,做好政策评估和预研储备。突出强调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项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等都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细化责任分工,激励担当作为。 “下一步,我们将紧密结合国内外环境变化,进一步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赵辰昕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