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扫描 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投用
10月3日,由中国海油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 “海基一号”投用,标志着我国成功开辟了深水固定式平台油气开发新模式,深水超大型导管架平台的设计、建造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对推动海上油气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导管架平台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海洋油气生产设施,主要由导管架、桩腿和上部模块三部分组成。“海基一号”位于珠江口盆地海域,平台总高度达340.5米,总重量超4万吨,高度和重量均刷新了我国海上单体石油生产平台纪录。 “海基一号”本次同时投产5口生产井,初期日产量约2700吨。依托 “海基一号”,将同时开发陆丰15-1和陆丰22-1两个油田,共14口生产井、3口注水井,全部投产后高峰日产原油达5000吨,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海基一号”是我国首次尝试深水导管架平台开发模式,把生产系统从水下搬到了平台上,具有开发投资低、生产成本低、国产化率高的显著优势,它的成功应用为经济有效开发我国中深水海域的油气资源开拓了一条新路。 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并网发电 近日,国际首套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项目在河北张家口顺利并网发电。 该示范项目技术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提供,于2020年10月开工建设,2021年12月完成设备安装及系统集成,总规模为100MW/400MWh,核心装备自主化率100%,每年可发电1.32亿度以上,能够在用电高峰为约5万户用户提供电力保障,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9万吨,是目前世界单机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寿命长、清洁无污染、储能周期不受限制、不依赖化石燃料及地理条件等优势,是极具发展潜力的长时大规模储能技术,可实现电力系统调峰、调频、调相、旋转备用等多个功能,在提高电力系统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劲的竞争力。 该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大规模储能系统运行新模式及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有力推动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规模化、产业化、商业化发展进程,对能源革命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推动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助力 “双碳”目标的实现。 大庆油田累计产油逾24亿吨 近日,从中国石油大庆油田获悉,我国陆上最大油田大庆油田开产63年来,已累计生产原油逾24亿吨,约占国内陆上同期原油总产量40%。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境内,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勘探队发现了松辽盆地的第一个油田之后,大庆油田正式诞生。近年来,大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始终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2021年大庆油田完成油气产量当量4322.6069万吨,实现了同比增加。 油田越大开采难度也相应提高,很多区域内的石油井开采到一定程度后,逐渐就出现了出油缓慢和减少的情况,在这个前提下,围绕周边陆续发现的新石油蕴藏的资源,给大庆油田带来新的补充资源,增加了更多的储备数量。 与此同时大庆油田也不断在石油开采技术、原油加工和提炼方面,不断进行多种尝试和提升,取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为国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目前,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三次采油年产量连续20年超千万吨。 中石油广东石化项目转入生产准备阶段 10月1日,中国石油发布消息,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项目——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主要装置全部安装完成,全面转入生产准备阶段。 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占地920公顷,每年可炼油2000万吨、生产芳烃260万吨、生产乙烯120万吨。该项目的芳烃装置、聚丙烯装置、苯乙烯装置均为全球单套规模最大。与同等规模的炼油企业相比,炼化一体化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可提高25%,能耗降低15%左右。 该项目于2018年底启动建设,计划今年10月底投产,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820亿元,实现利税约200亿元,同时发挥龙头产业带动作用,进一步满足大湾区的化工原料需求,特别是为珠三角地区家电、电子、玩具等产业供应合成树脂材料,大大提高国产化率。截至目前,已成功签约引进总计划投资近千亿元的石化中下游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优质化工产业项目。 该项目堪称世界级 “炼化巨无霸”,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世界最大五千吨门式起重机主吊、国内最大的四千吨履带起重机抬尾,成功实现4000吨级塔器整体吊装,刷新亚洲最重塔器吊装纪录。项目创造了29天完成亚洲最大芳烃抽余液塔 “穿衣戴帽”、乙烯装置塔器三天两吊等100多项国内外行业纪录。 (本栏目稿件由张楠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