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北方重工为沈阳地铁4号线制造的盾构机。 (孙奇 摄)
■ 中国工业报记者 郭 宇
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清在中共辽宁省委举行的 “中国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天的辽宁,能源保障能力实现提升,辽河储气库群和清原、桓仁等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建设,全国目前在运装机容量最大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全面投产,国家能源安全通道作用进一步彰显。
辽宁充分发挥在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和工业基础软件等领域的产业底蕴和科技优势,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贡献辽宁智慧和力量,一批 “卡脖子”难题取得突破,首艘国产航母、航母舰载机、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等“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
辽宁振兴,沈阳、大连必须率先振兴。辽宁发挥沈阳、大连两支 “跳高队”作用,突出 “双核”牵动辐射,中部打造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南部推进以大连为龙头的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辽西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辽东建设绿色经济区,立足辽宁、服务国家战略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全面推开。
张国清说,今天的辽宁,紧跟时代步伐,正在全面塑造振兴发展新优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的重要要求,充分利用辽宁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 “三位一体”推进,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等 “国字号”创新平台在辽宁布局,辽宁正向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速迈进。充分用好辽宁创新资源和产业基础,不断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努力让发展优势更加突出。2021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是2012年的2.3倍,2020年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年均增长34.5%。
辽宁振兴首先要工业振兴,工业振兴就必须做好结构调整 “三篇大文章”。
改造升级 “老字号”,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装备制造等产业赋能增效,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投入使用,参与改造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1.2%,2021年辽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高于全国26.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二位。
深度开发 “原字号”,石化、冶金等原材料及深加工行业补链、延链、强链工作全面推进,乙烯、PX、PTA产能均列全国首位, “炼”有余而 “化”不足的状况正在改变。
培育壮大 “新字号”,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提速发展,从人工智能到集成电路,一批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快速成长,辽宁与北京、上海构成国内集成电路装备产业三大重点地区。十年蛰伏、破茧重生,辽宁工业从结构单一走向多点支撑、多元发展,创新创业沃土上的“新苗”越来越多,新动能加快集聚,正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世界级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