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花山港全国首例 “5G智慧港口”。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供图)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湖北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规上工业产值迈上5万亿台阶,15个产业营业收入超过千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三个过万’。”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在中共湖北省委举行“中国这十年·湖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王蒙徽介绍,湖北省扎实推进科技强省建设,围绕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卡脖子”问题,出台 “1+4”等科技政策体系,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已建和在建6个大科学装置,组建10个湖北实验室并实体化运行,努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同时,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1.8∶49.4∶38.8调整到2021年的9.3∶37.9∶52.8。
此外,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 “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推动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建设,引导各市州差异化发展、协同化发展,加快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自贸区开放创新引领作用凸显, “四纵四横一核心”高铁枢纽网加快构建, “双枢纽、多支线”航空客货运通道初步形成。
科教人才优势是武汉最大的优势。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成为武汉这十年的鲜明特征、鲜亮底色。
一是集聚发展科技创新平台,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启动建设东湖科学城,支持高校 “双一流”建设,精密重力测量等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批建设,测绘遥感信息工程等2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汉落成。十年来,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由2.66%提升到3.51%,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5.2倍,产生国家级科技奖励250多项,全球首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全国首款128层三维闪存芯片等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在汉问世,北斗导航、神舟飞船等一批 “国之重器”凝聚武汉科技力量。
二是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推动东湖高新区等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发展,加快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高水平建设存储器等五大国家级产业基地,集成电路、下一代信息网络等4个产业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迈向万亿级,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十年来,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0.2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倍,占GDP比重27%、提高10.1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武汉疫后重振重回主赛道、跑出加速度。
三是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深化科技成果 “三权”改革、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体制改革,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激励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深化 “产学研用”高效协同,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深入实施武汉英才、 “学子留汉”等人才工程,近5年留汉创业大学生191万余人,武汉成为人才汇聚的创新沃土。